见御书房的炭火,让儿子朱棣额头上有了些细微的汗水,而自己穿得比儿子多却仍感到有些凉意,这让朱元璋心中有些感叹岁月的无情。
但随即朱元璋却不容置疑地说:“你那些儿女现在都到了婚配的年龄,过段时间朕会一一作主。你安心筹备北征即可。”见儿子称是,朱元璋接着说:“虽说你那岳母嫉妒成性,在世的时候整日闹得魏国公府鸡犬不留。但她那女儿,我那儿媳却是个贤淑的好内助。”
朱棣明白父皇这是在说自己的眼光独到,并回道:“父皇的眼光向来独到。”朱元璋微微颔首,道:“但若不是为父赐死你那岳母,也未必会如此。”说完,朱元璋眼神有了些缅怀,转而又恨恨地道:“若是朕早些赐死那妒妇,早日享受到内宅安宁的魏国公也不会英年早逝,从而让朝局失衡。”
朱棣对父皇这种干预臣子家事,有些不以为然,只是做儿子的不能说父亲的不是。这时,朱元璋又道:“但愿那妒妇能洗心革面,在地府好好服侍魏国公。不然朕百年之后去了地府,还会治她之罪。”
见儿子不说话,朱元璋将话引入正题,他道:“父皇昨日已将旨意传了过去,让宋景阳(宋晟)他日去辅助你。”朱棣应诺后,猜想父皇接下来应该是让自己回北平了,但此时门口传来了声响。
朱元璋对一直在场的掌印太监道:“看看来了什么人,若有事就传进来。”
塞哈智向朱元璋与朱棣行礼后,就将宋忠与张辅之事及其相关人员的反应汇报给皇上。将话说完后,塞哈智用眼睛余光发现皇上与燕王皆有杀意,连忙做五体投地状。良久,朱元璋对塞哈智道:“你先回去。”
塞哈智走后,朱元璋即对朱棣道:“北征是大事。这里的事情,你该做的都做了,休辞劳苦,即刻回北平去。”见儿子应诺而去,朱元璋就闭目养神起来,即便跟了他多年的掌印太监也不敢确定皇上此刻在想着什么。
掌印太监添了些炭后,就想若是自己是皇上,家中孙子的人意欲去伤自己挑得孙女婿,自己该怎么处理?刚如此想,一阵心酸就让他有些不能自己,自己怎么会有后?
刚上任不久的的秉笔太监送燕王出宫时,发现皇太孙正从迎面而来,他下跪之时,发现燕王却径直走了过去。他膛目结舌了,只见燕王视若无人地走到皇太孙面前,伸手摸了摸皇太孙的后脑勺,笑道:“没想到你也有今天。”说完,盯着皇太孙看了会,直到皇太孙低下头,才解气地离去。
秉笔太监在御书房外单独将此事说给不敢打搅皇上休息掌印太监听,掌印太监听完后,道:你能从随堂太监升到秉笔太监,主要还是由于之前的秉笔太监屁股坐错了地方被皇上赐死。他也不用脑子去想想皇上怎么可能放弃如此与他相似的儿子?“
见一直听自己话的秉笔太监有些懵懂,掌印太监继续道:“皇上与皇后自小就喜爱燕王,他十岁就被封为燕王,不但亲手教育他,还让魏国公好好带着燕王;十三岁皇上就命燕王独自去中都凤阳呆了四年,期间除了过年与魏国公长女大婚外,就一直待在凤阳体察民情,由于深入民间,所以深知民生之难。“
停了下,掌印太监感慨地接着说:“燕王十七岁就去了战火连天的北平就藩。现在北平人心安定,除了燕王屡败元军外,还跟他知民生之难有关。他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甚至在北平创造条件让老百姓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所想。”
随后,掌印太监补充地说:“而不深入民间,靠想象是很容易被人蒙蔽的。”
见秉笔太监似懂非懂,掌印太监知他很小就进宫,难以去体会民间之苦。他化繁为简地道:“昨晚皇太孙的人带着利器,去了燕王女婿那。依燕王这种与皇上无异的性格,燕王对太孙如此,再正常不过了。”
秉笔太监听懂了上峰最后所说,但他觉得上峰之前所说似乎信息量更大,他决定待会自己个好好地去想想。
燕王出宫后,即对一个护卫道:“你去把张辅叫到王府来。”说完,燕王就跨上他那高头骏马,向应天燕王府的方向而行。
张慰庭得知燕王召他,不敢怠慢,立刻就对妹妹张丽璇道:“后院以及开支的事就交给妹妹了,二哥先走一步。”张丽璇正色地说:“兄长放心去忙就是,妹妹会把事情安排好的。”
待兄长走后,张丽璇就命丫鬟小红她们将几十套的首饰分别装好,她准备过两天天气好些,再到街面上去购置些其他物品,以做作为日后兄长拜年之用。
兄长上午将他俩送于所有家人礼物备好,已经让她有些羞愧了。虽说侯府与兄长这些人的开支都是她在筹划,确实有点忙,但比起兄长每天要做的事来,张丽璇觉得这算不上什么。尽管她也知道兄长是少有的聪明人,但她觉得自己也是有能力把家里这一堆事情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