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自杀(1 / 2)娘子是潘金莲啊首页

这次下乡调研的四座村落中,有三座都在被淹区,那一座处在非淹区的村落武植也去看了,但没什么收获。

阳谷县内有不少高不足百米的小石头山,正因为有一座石头山阻隔,龙河水才没有淹到那片区域。

不过那片区域都是沙土地,土地贫瘠,庄稼产量很低,在阳谷县还富裕的时期,那片地域的农村就很穷。

这倒也可以想通,毕竟龙河虽然决堤,但也带来了肥沃的淤泥,若是解决了决堤被淹的问题,那么龙河河滩区这片土地绝对是肥沃的大粮仓!

而回去的路上,武植已经开始思索如何治理洪涝了,如今,他心中已有了想法。

方才在走访调研阳谷县农村的时候,周身那大片平整广阔的田地,总让他觉得哪里不对,但又实在想不出哪里不对劲。

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啊,阳谷县本就位于平原地带,田地平整广阔不是很正常吗?

直到问及洪涝水深的那一瞬间,武植才忽然想起来,这一望无际的田地里,少了21世纪中国田间地头最常见,但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存在!

——沟壑!

是的,这古代的农田严格按照“井田制”划分,除了分界的小沟,再也不见田间地头有什么大沟大壑。

而反观21世纪中国北方的农田,几乎每一块农田的地头,都有至少两三米宽的深沟,大大小小的沟壑纵横联通,像动脉血管一样把农田覆盖,而且每十顷田地,必挨着一条宽七八米,深五六米的大沟。

大沟也和无数深沟相连,沟通无数村落,最后通往自然形成的大河。

21世纪中国农村那些沟壑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组织的大型水利工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方每年冬天无事时候,生产队都会组织村民去“扒河”,持续了好多年,才形成了农村田间地头沟壑相连的地貌。

以前,武植看到田间这些深沟大沟并没有细想这是做什么用的,对于老辈人经常提起的“扒河”,他也不想了解。

可直到得知阳谷县大半的田地被区区没小腿深的洪涝给淹了后,武植像是顿悟一般,立刻想到了21世纪在田间看到的那些沟壑,立刻又明白了那些沟壑的作用!

——抗洪涝!

北方农历六七月份是雨季,加之北方农作物极不耐涝,所以当初国家组织的“扒河”运动,实际上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自从田间沟河挖开相连后,每当发大水,互相联通的深沟大沟能轻松将洪水引到大河里,是以自从“扒河”水利工程完成后,北方几乎再也没发生过绝收的洪涝灾害。

再看龙雀朝这会的田间地头,都是些小沟小壑,一旦发洪水别说防洪了,洪水排流也异常缓慢,所以会有绝收之灾。

不过武植也理解这会的古人,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条件去搞那样的水利工程,一来是官府没有这个规划。

二来,那些挖出来的动辄五六米十几米宽的大沟,占的也是良田啊!

数十条大沟挖出来,就会有几十亩几百亩的田地“被毁”,这在把土地当命根子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这会的农民们巴不得把沟壑填满变成良田,万万不会把自家良田挖成沟壑的。

不过,倘若阳谷县的“河泛区”能像21世纪中国农村那样深沟大壑纵横,那么区区龙河泄洪的几尺深的水冲下来,不消三两天就会被引流消退。

从此以后,阳谷县的农田将再也不会被龙河水淹的绝收,大片富庶的农田至少年年都有收成。

武植心知,搞“扒河”工程是目前解决阳谷县水患的唯一途径,可他也明白,即便只是在阳谷县搞这个工程,也并非是易事。

首先,县里的财政要跟得上。

其次,那些掌握河泛区土地的大地主们,也得点头才行。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所以武植只是心中定计,打算回县城后,再徐徐图之。

“李达,阳谷县北方这条饮马河,你知道多少?”

回去的路上,武植在马背上展开了青州区域粗糙的地图,华夏大地河流众多,阳谷县以北就有一条饮马河。

既然能在这般粗糙的地图上标注出来,说明那河不小。

“饮马河是一条浅水河,河道却很宽,一年四季有三季都是枯水期,里头泥泞不堪,只有一些水洼,所以才叫饮马河。”说完,李达笑了笑,又道:“不过那里的淤泥里泥鳅黄鳝很多,我小时候和同乡伙伴去捉过。”

“噢。”

武植偷偷腹诽了李达一下,心说你特么去捉过泥鳅黄鳝关我屁事,扯这些不相干的干嘛……

“饮马河!漂亮!”

收了地图,武植惬意的伸了个懒腰,这条河最适合引涝了,若是阳谷县到饮马河中间的这段地带百姓们全都在田间开挖深沟,互相串联,那么将来龙河发水,几个时辰内就能把洪水全部引进饮马河。

还怕什么洪灾水涝?

……………

回到县城后,武植回家的路上在街边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