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华尔纳(1 / 2)菩提眼首页

PART 41

“所以说……”

林寻白反应过来,“陈恪的外公就是雇佣沙卫的买主?”

“可能性很大。”萧侃单手扶额,回忆起罗布泊寻人那晚,自己与陈恪的对话,“他的曾外祖在敦煌买手抄经时,他外公也在场,而他外公对中华文化一直感兴趣,此后常来中国,最后一次是五年前。”

燕山月插了一句,“为什么是五年前?”

“说是上了年纪,长途飞行吃不消。”

“那报纸上的合照是最后一次咯?”林寻白表示不信,“我瞧着挺精神的,哪里像身体不好的样子。”

“不管有没有身体原因,他之前反反复复来中国,足以说明对壁画有极大的执念,陈恪这趟西行估计也有他的授意。”

林寻白不爽地皱眉。

“这一家子美国人可真有意思,老的小的,死的活的,眼睛都盯着咱们中国的文物。”

萧侃反问:“算犯罪吗?”

他无奈地摇头,“没证据啊,就算收条是春生写给他的,也不能证明他们与《得眼林》盗窃案有关,毕竟,那个案子的犯人只有沙卫一个。”

萧侃两臂交叠,陷入沉思。

林寻白小心翼翼地凑近,试探地问:“你想到什么了?”

“沙卫为什么要一个人承担所有罪责?”她说,“连警察都没能从他口中讯问出春生与买主的信息。”

“这……”

林寻白无法解答,虽然他父亲当年是因为沙卫才牺牲的,但他入警后一直没机会接手这个案子,许多细节和发现还是与她结伴后才知晓的。

坦白说,他对萧侃是有一份感激之情的。

不过这些话只能憋在心里,说出来怕她要求折现。

他还得负责租车呢!

“萧老板,沙卫的动机暂且不论,你不觉得陈恪对燕老板说的话更奇怪吗?”

萧侃明白他的意思。

前边的队伍走得离他们更远了。

打头阵的是走马观花的胡金水与陈海,中间稍慢的是周正言与他的三个学生,陈恪则一直站在郑飞身旁,跟着他们听讲解。

在传道受业方面,周正言是无可指摘的。

“光绪二十六年,也是1900年的早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岸意外发现这处古城遗址,次年同一时间,探险队开始对遗址进行挖掘,除了钱币、陶片、木雕、丝织品外,还有大批汉文、佉卢文的木简。在佉卢文中,这里叫Kroraina,这个词源自印度,意思是土地,而在汉文的简牍上却称之为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是楼兰好听。”田媛边记边说。

周正言继续,“根据《水经注》的记载,罗布泊还有个名字叫牢兰海,牢兰与楼兰译成汉字不同,实际的发音应当差不多,所以有一个观点认为,楼兰二字并非楼兰国专用,而是沿用了罗布泊的一个古名。”

“后来呢,周老师?”

“五年后的冬天,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也来到罗布泊,他雇佣了数十名工人,在楼兰挖出大量的文物,之后又前往米兰古城继续挖掘。”

“咦?”

郑飞想起什么,“斯坦因是不是在楼兰听说了莫高窟藏经洞,才去敦煌的?”

另一位博士生附和道:“这么说的话,敦煌与楼兰倒有不少相似之处,王圆箓发现藏经洞也是在光绪二十六年。”

周正言赞许地点点头,“你们记得没错,与敦煌一样,楼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也被洗劫过好几次,直到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才正式对楼兰古城以及孔雀河沿岸进行考察。”

“那都过去多久啦!”郑飞惋惜不已,“难怪藏经洞被搬空,楼兰也被挖空了。”

林寻白远远听着,忽地眼眸一动,大步上前。

他拍了拍郑飞的肩膀。

“想看藏经洞里的绢画和经书啊?”

“那谁不想!”

林寻白朝旁边努努嘴,“藏经洞是空了,可陈先生有啊。”

“什么——?!”

郑飞大惊。

林寻白笑道:“陈先生手里有不少藏经洞的宝贝,我以为他会向周老师请教呢。”

轻飘飘的一句话,砸在地上却是斗大的深坑。

谁掉下去都得摔个鼻青脸肿。

陈恪缓缓放下手中的录音笔,察觉到他的不善之意。

林寻白的确不善,因为藏经洞本身就代表了这件事非同儿戏——文物不可私藏。

所有人的目光都定在陈恪身上,等他做出回应,前边不远处,陈海听到动静,也疑惑地向后张望。

陈恪转身就走,林寻白轻快地吹了声口哨,快步跟上他。

***

古城遗址内有两个标志建筑,一个是土堆似的佛塔,另一个是由四堵墙组成的三间房,据说是古时的衙门。

林寻白仰头望了一眼,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