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乡试揭榜(2 / 2)南明副榜举人首页

喊声过后,则是一阵唢呐声。

接着,一个衙役举起一块长牌子,上面写着:蓬州杨轩杨子修高中副榜举人第二十名,然后向周围众人拱手,衙役问道:“各位先生,那位是蓬州杨轩杨子修老爷,恭喜中得今科副榜举人第十二名。”

这副榜举人大概可不像前世选美最佳上镜奖,最佳演艺奖,最佳人气奖什么的,用来调剂气氛而已,副榜举人虽然只是副榜,除了不能如正榜举人那样上京参加会试之外,其他的什么权利都有的。

而听到学官的宣布,看到衙役的牌子之后,一时之间,人群躁动,大家纷纷努力寻找,很多人努力寻找,这个杨轩是谁,走运中得这副榜举人。

大家目光所及之处,居然传来一声尖叫,人影骚动,大家翘首望去,远远的看见一个青年书生慢慢的跌倒在地。

往年科举考试也出现学子生病,学子当场发疯这种事情。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就是鲤鱼跃龙门,直接关系士子一身前途,但从来没有出现当场吐血晕倒这种现象。

众人一阵惊慌,揭榜唱名工作暂时终端,但好在贡院早已经预备郎中,几个衙役将杨轩抬到衙门的门房里面,由几个郎中临时照看。

揭榜这样重要时刻出现这种情况,旁边一些学子颇为不满,有的更是破口大骂,这实在晦气,今天是大家大喜日子,怎么遇到晕倒这种事情?

晕倒士子旁边的几个士子也措手不及,一些人与郎中、衙役将这个倒霉鬼扶到门房照看,而另一些人则连连拱手解释:“各位不要见怪,刚才吐血晕倒的正是新科副榜举人,蓬州杨轩杨子修。

子修兄虽然年不过二旬,但为四川巡抚陈公陈士奇赏识,四年前时任学政的陈公不但点为秀才,选为增广生进入锦江书院。

这几年子修兄在我们锦江书院更是更是发奋读书,这次乡试大家也认为其必然高中正榜。

谁料到造化弄人,子修兄只中得副榜,如此心血不畅,口吐鲜血,晕倒在地啊。”

听说这晕倒的是副榜举人,先是报喜衙役慌了手脚,一般报喜的都有几两银子赏钱,这次怎么遇到这样一个倒霉鬼?

为了赏钱衙役上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门房,连连催促郎中,这倒霉鬼到底能不能醒,到底能不能发赏银。

旁边的一些士子则颇不服气,出言相讥道:“你们锦江书院学生虽然多是廪膳生增广生什么的,大家吃着皇粮,怎么反而不如我们这些穷秀才禁不起打击,听得中了什么副榜举人当场晕倒过去?

需知道科举本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什么阿猫阿狗的说中就中的?”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可能搞糊涂,怎么作者有意无意的提到锦江书院,难道在古代中国有各种学院吗?

其实早在两汉时代,朝廷有太学,地方有县学、郡国学院什么的,到宋朝之后,更是地方更是兴起办学热潮。

在明朝,国家有国子监,从各地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读书人前往读书,人数多时甚至达到两千余人,几近九十年代一般大学学生规模。

就像七八十年大学生国家包食宿那样,国子监生员包括廪膳生(每个月有1担米)、增广生(每个月有8斗米),国家也为每人提供数额不等的生活补助。

除了国子监之外,各省更是建立书院,以供本地士子读书之用,就像后世耳熟目详的岳麓书院、白鹿书院一样,古代有扬一益二(江南第一、四川第二)的说法,北宋年间,成都城内就有四大书院,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锦江书院,其学生多为各地品学兼优的廪膳生。

周围士子一片大笑,前面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子颇为恼怒,瞪着眼睛反问道:“怎么,不服气?

在下邛州秀才刘道贞,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这位是乐至秀才邹简臣邹兄,邹兄可是这次四川乡试解元最热门人选,难道大家认为邹兄还要欺骗众人不成?”

众人一听,纷纷闭嘴,有的更是满脸羡慕。

就像前世高考前,学校,学生常常根据同学的成绩进行排名,认为那个可能高中什么名牌大学一样,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士林中间也常常如此排名。

这乐至邹简臣、邛州刘道贞可都是锦江书院最有名的书生,更是这次乡试热门人选。

特别是乐至秀才邹简臣虽然前两届不中,但这三年下更是声名鹊起,被四川士林所推崇,很多人认为这次乡试解元非之莫属。

还有这邛州学子刘道贞,可是文武全才,很多人声言其完全可以先中得文举人,然后再去考武状元。

现在看这两位学子为那个倒霉鬼说话,大家疑惑虽归疑惑,怎么如此受不了挫折,怎么听到中得副榜举人就当场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