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师父开始第九十七章 陆兄放心去吧
“文兄,文兄!这可如何是好?”陆文昭在偏帐里打着转儿,晃得众人眼花缭乱。
文搏忍不住调侃一句,“陆兄若是不愿,直接拒绝了便是,刘总兵还能逼迫于你不成?”
“我看啊,是陆千户没想好该用什么姿势拜倒在刘总兵面前不显得生份。”沉炼也跟着嘲笑,顺便记在了他的无常簿上,这事情别人可以装不知道,他锦衣卫必须秉公执法,记录下来有朝一日呈给皇上知晓。
也怪不得陆文昭举棋不定,就在刚才,刘綎前去大帐跟郭真确认杜松的西路军大败亏输,杜总兵捐躯战场后,出来拉着陆文昭更加热情,在几次试探之后终于透露出想法。
原来刘总兵想收陆文昭作为义子,承诺富贵前程,将他们破城杀敌的功绩上报朝廷。
条件就是他们这份大功得是刘总兵指挥有方,这个前提必须加上。
刘总兵许诺至少会让陆文昭升任指挥同知、参将,相当于原地官升三级。这等惊喜一下子就把陆文昭砸晕了过去,好在他还谨守一丝清明,说得跟家人商量一二。
这里就得说到明代的义子属于灰色地带,当年洪武帝就有一大帮义子助他打天下,到了建立明朝之后却剥夺了义子的国姓,因为当时义子是真有继承权的。
到了后来朝廷也出台过相关法令,《大明律就明文禁止异姓义子继承宗嗣。
结果是大伙都没当回事,皇帝收义子,文官收义子,武官收义子,老百姓收义子,就连太监他也收义子!
当然了,这会儿除非真的绝嗣,不然义子不会优先继承,排在父子、兄弟之后,属于第三顺位继承人。
军中武将收养义子之风极其盛行,比如刚才出门迎接刘綎的刘招孙,就是义子。这是因为武将家里也不是代代都出勐人,一旦有一代差了些就可能导致家业败落,这时候就得考虑在宗族甚至外面找点帮手。
就算你家中代代都有勐人镇压,有个帮衬也不嫌多,所以收养义子几乎是武将们的传统艺能。
这里头以当年宁远伯李成梁的套路最为高深,四处出击剿灭塞外胡人,看到哪个部落以勇士雄健闻名,就把这个部落氏族清洗一空,将年幼孩童收归账下,挑选精锐者收为义子。
后来的李平胡、李宁、李兴三大副总兵都是家将义子出身不说,还是“降虏”,也就是投降的胡人。
当然还有位跟李成梁关系密切,并且更加重量级的,但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是义父子。
只是情同父子这关系肯定是跑不掉的人物,那就是奴尔哈赤。
这些声名赫赫之人都是出身自义子当中,军中武将以义父子关系笼络亲信家丁再正常不过。
因此当刘綎用义子这个名分来笼络陆文昭,算是一个非常出乎意料但是合乎情理的举动。
再说陆文昭,他借口和家属商讨。然而此时身处军中,陆文昭哪来的家人?刘綎知道他心动了,也不急切,便笑着亲自送他出了营帐,给陆文昭安排了单独的偏帐休息,正是他们几人现在所处之地。
和文搏、沉炼等人略一沟通,众人分析之后很快猜出了刘綎的用意,他眼馋功劳,但是陆文昭跟的是杜松一路,就算有泼天的大功跟刘綎扯不上干系,于是刘綎别出心裁,用了收为义子这一招,这样双方关系密切胜过和杜松的从属百倍,刘綎也自然而然的能分润功劳了。
至于杜总兵,他都死了就别占活着的兄弟们功劳了,反正地下享受不到。
不得不说刘綎虽然贪功,做事还是个讲究的,终归没有把他们一通屠戮霸占功劳,当然也跟他们这一行人来源复杂,人数不少,战斗力出众有关。一队能够攻城拔寨无往不利的人马,谁会失心疯的把他们毁了,留着成为下金蛋的母鸡不好吗?
你说当今圣上啊,那这事情刘总兵决定等他百年之后再聊,大伙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