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一环扣一环(2 / 2)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在给潘忠做了几个示范之后,张华很快就从制作肥皂的活里面解放出来了。

对于肥皂的制作,最难的是知道皂化的原理,后面的东西其实都复杂。

当然,如果以后大规模的生产之后,如何开发配方可能会对肥皂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来说,肥皂是妥妥的高端产品,绝对不是面向普通老百姓而开发的,这个时候成本什么的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少爷,现在的日头这么大,要不要我去老茅家去把人请过来,你有什么问题直接问,省的你跑一趟”,就在张华和梅子准备出门的时候,潘来福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对张华说道。

在潘来福眼中,老茅只是一个匠人,压根就不配自己家少爷亲自过去拜访,少爷愿意邀请他来家里问话就是很看得起人家了。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四民分业定居理论,他主张将被统治的广大群众,按照他们各人的职业分为四大社会集团——士、农、工、商。

最初四大集团的成员不能混居杂处,必须按其职业群居。

比如所有的“士”及其家庭必须共同聚住在一个指定的区域;“处农就田野”以便从事农业生产;“处工就官府”以供应官府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处商就市井”以便进行贸易交换。

而且各集团成员的职业都须世代相传,从而可以保证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劳动力的长期再生产。这种四民分业定居理论可以说奠定了我国古代的工匠地位。

从整个封建社会来看,工匠作为排名第三的手工业生产者,在中国长期重农抑商的环境下,地位低下,既受剥削又没有自由。

这种情况下,老茅家没什么地位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张华是来自后世的,士农工商,这个排序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自然不会过于看轻工匠。

当然,不看轻归不看轻,短时间内张华也是没有办法改变工匠地位低下的情况。

张家里老茅家大概有二里路,走路需要一刻钟左右。

酷夏的太阳不是盖的,张华出发的时候大概是中午一点左右,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

毒辣的阳光照在村道两边的麦子上,照在地里干农活的农夫的背上,照在黄土铺成的路面上,让人从里到外的感受到一阵酷热。

唐朝是没有午餐的,虽然张华出来的时候已经吃了点点心,但是还真心有点不习惯这种作息。

“迟早我得让大唐习惯我得生活方式。”张华一边跟着梅子往老茅家走去,一边在心里想着。

“少爷,老茅叔一家六口人,除了老两口之外,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现在最大的已经十七岁了,小的也有十二岁了,最新的女儿今年是九岁了,不过这些年,他们家的收入一直不怎么样,所以到现在为止,老茅叔家里的几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婚。”梅子一边跟着张华往前走,一边介绍着老茅家的情况。

以张华现在对互助村的了解,梅子不具体的介绍一下,还真不知道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