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青苗案(一)(1 / 2)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首页

“殿下,这里距永安县城还有三十多里,天马上要黑了,我们是夜里入城还是在城外扎营?”

种师中驾驶马车的技术可谓是娴熟,一路四平八稳,当然,这主要是考虑到天子的安全,他也不敢跑的快了,只能算是让马儿慢跑。

“那就城外扎营吧!夜间入城不免扰民。”自来到这时空,武侯日日忙碌、辛苦,唯有下午这段时间心态舒缓了下来,这会靠在马车上竟觉得有几分惬意。

而是否今晚就到永安县城也没有那么重要,也就没有必要晚上叫开城门,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进去了。

种师中得令,让亲随到前方王厚处传令,寻背风处扎营,明天再入城。

永安县城建在皇陵周边的开阔地带,众人又过一个山口,前方一览无余,竟又是一大片平原地形。

“殿下……”苏轼这时驰马而来,“王侍郎在前方土岗下汇聚部众准备扎营,他让我们稍等再过去。”

古时扎营是较为繁琐的事情,首先要将携带的粮草马匹集中,用车围起来,然后在外围挖壕沟,挖陷坑。设置临时鹿角、拒马阵,搭建几个瞭望塔或者箭塔,同时安排岗哨和斥候。

最后再挖茅坑、起帐篷,搭灶造饭。

当然,他们这一行人就在东、西两京之间,大宋皇陵附近,如此大动干戈倒也不必。

这次离京他们本也就只带了四五日的粮草,路上已经消耗了七七八八,倒是不必集中了。

至于壕沟、陷坑、鹿角和拒马阵非是两军对垒时也没有必要,但岗哨和斥候是必须的,而且都是种师中和王厚的亲随担任,确保万无一失。

精锐禁军搭建临时驻军的营帐颇为快速,不过一两刻钟,军中的炊烟已经升腾起来了。

赵煦在种师中和苏轼的陪同下到了中军营帐,按他之前的要求一切从简,营帐内除了一张书案基本别无他物,所谓床铺就在地上。

只是营帐比较大,苏轼和周启跟他一起住中军帐。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帮西军出身的将领多少还是照顾他了。即便是临近冬季,换做他们来京路上时,除非遇到阴雨天,直接简单宿营,帐篷都不搭的。

当然,赵煦不可能为了所谓与军士同苦撤去帐篷,不是不能忍受宿营之苦,而是凭白会给种师中和王厚增添心理压力。

天子受到优待在他们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让他们给予自己优待,他们反而会觉得自己未能尽到职责。

夜里,赵煦没有再和苏轼谈论熙宁变法的内容,倒是在篝火旁问起种师中和王厚西军往事。

北宋和辽国普遍说打了二十五年战争,但其实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太祖皇帝征讨北汉,派军围点打援击溃契丹耶律挞烈六万援兵算起,到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足足打了有四十年。

四十年间多次爆发倾国之力的决战,规模浩大的程度是远超西疆战事的。

不过自澶渊之盟始双方边境都只是小有摩擦,和平了近百年时间。

而西疆战事自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始基本就没有断过,双方多次议和,多次互相征讨。

西军基本上自建立始就经年累月处在战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