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九州直言不讳的回应了众人的猜想,在书院街所有看热闹的人群注视下,朗声道:
“忆往昔,我大月受困于汪洋,资源物产虽丰,可奈何国内文气凋零,百姓更因无人指导,整日只知内耗,不懂谋生。
后来,在下因某些特殊缘故,不得不背身离开故土,出走他乡,一路坎坷,也算游历数十个国家,遍访先圣,可直到踏足圣景,才知何为天朝大国,何为仙乡国度!”
黄九州文气斐然,善教之名传遍景地,听他这样的人去止不住的夸赞景朝繁华,围观的景国百姓们个个与有荣焉,心绪激动,人群中纷纷鼓掌叫好声不断。
双手缓缓下压,黄九州止住人群哄闹,再次开口:
“孤舟历尽风波乱,回首半生云吞烟。
铁塔日暮映归路,身入神都思寄帆!”
“在下此生,既以寻得此等仙境,愿自此身影长随。
可根出大月,若有可能,自然也想出手为故国多做些贡献。
于是,在下决心创办同文书院。
即是为我踏足学海谋求舟船,也是想能在脚下这片圣土,为我大月来景子民某一处暂时安身立命之所,好叫他们能在此潜心模仿学习,日后带回造福于故土,让我大月子民,也能有朝一日,过上如圣景百姓这般的悠然仙乡生活。”
人群中,有人质疑,有人肃然。
但黄九州也的确从未掩饰过他来景创办同文书院的最初目的。
无论是同文书院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亦或者院内繁若天星的教学科目……从鼓励月国文人来景的优待政策,再到这些年他不断派遣书院中的月国学子,无条件参与协助六部做事。
仅在十年间,各地同文书院中的大月学子除却经常参与进各部的救灾、育种、改工等一系列官方活动之外,还将足迹遍布景国大半土地,用切身实际,来体会观察景国各地民风、民俗,观察并记录当地文化、信仰,以求有朝一日能带回故土,利用自身所学,改善月国百姓生活。
事实上这些年来,当初随黄九州来景的那些月国学子,也的确有不少在归月之后,得到月国的重用,为月国的国内也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改变。
“说得好!”
如此堪称圣人的行径,不止是人群中的范旭,就连其他一些后来围过来的书院学子也纷纷跟着叫起了好,许多人甚至换上了崇敬的目光,恭恭敬敬的向着黄九州的方向行了一礼。
慕道新圣。
如今这世道扬名的人太多了,说大话的也是。逢上年节佳日时,诗会庙街上的残诗片词、酒桌前的豪言壮语,仿佛只有这些激昂慷慨,豪迈不羁,才是这个时代里唯一的有价值的文字。
不该是这样的……
若无肥沃泥土,何来玫瑰盛放!
时代的发展、创新,从不是靠豪迈、狂放来支撑。
烟花易逝,无根浮萍。
尽管月国如今尚且薄弱,但只要有越来越多如黄九州一般的人崛起,所有人都相信,国力必将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