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招兵测试(1 / 2)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首页

“好,那就事不宜迟,立即行动。”

“林大人,小民年老力衰,已无法入伍,但小民要推荐几个人从军,尽一份力啊。”

一旁陪着的龚振浩急急插话。

原来,他们是早就知道林啸招兵扩军的打算的,所以何守信他们一直在商量入伍的事情,龚振浩觉得,自己也要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回河内庄子,吩咐管家从几百家丁中选择年轻力壮的大明籍小子,准备从军。

最后,管家从中选出了五十名精干小伙,大多是龚振浩从小收留的孤儿,视若子孙扶养,且都习武多年,农闲时常年舞枪弄棒,本是龚振浩庄园中护庄的骨干家丁,现已全部到达海防,正帮衬着商行伙计做些发放粮食物资之类的杂活。

现在,一听林啸他们在嘀咕这事,龚振浩早就偷偷吩咐家丁把这些人找回来,他要让林啸当面验收,当面拍板。

林啸一听这事,大喜道:“哎呀,老东家您可真是及时雨呀。”

龚振浩笑着直摆手,示意林啸他们跟着他出去看看再说。

步出内堂大门,便见几十名精干小子已经排成数行,静静地站立着。

林啸一眼望去,小伙们都年在二十上下,身穿粗布短衣,个个精神饱满。

有的眉清目秀,有的浓眉大眼,身材却同样的结实,都是当兵的好坯子。

当下,林啸眉角含笑,走上前去。

龚振浩把一位名叫龚铁牛的小伙子重点介绍给他,说此人年龄最大,功夫最好,是这伙人的领头大哥,然后让其余的自己依次报上大名。

林啸拍拍那个的肩,摸摸这个的头,连声说好。

小伙子们大部分都姓龚,至于名字,不是“猫”啊“狗”的便是“石”啊“锁”的相当土气,最后林啸只记住了龚铁牛一个。

龚振浩高兴地抚须笑道:“林大人,小民可把这些孩子交给你了,还望大人严加管教,把他们训练成才,为国效力……将来若能功成而还,也是他们的造化了。”

话音未落,何守信一干人疾奔而进,急声嚷道:“林大人,别忘了我们,我们也要从军报国呀。”

一番介绍,却是何守信为首的三位年轻镖师,以及六名趟子手。

其中两名镖师,分别名叫秦书涯和司徒正,都是何守信的师弟,武艺和何守信出自一家,有着一手好剑法,其中年纪最小的司徒正尤以轻功见长,长相也透着一股机灵劲。

这几位是林啸早就意欲招募的,并且已经派他们去河内执行过一次侦察任务了,真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林啸心里乐开了花,当下全部应承下来,嘱咐两天后就去码头招兵处报到。

……

翌日上午,海防码头以及各街道就张贴了招兵告示,告知后天将在码头进行招兵测试。

招兵告示的内容很简单,也很鼓舞人心。

一是适龄范围:18岁至25岁的男性大明籍青年,婚否不限。

二是从军待遇,每丁每月军饷白银五两,每月发薪一次,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免缴赋税。

为了稳定军心,林啸他们决定不惜血本提高士兵的地位。

全军将士,不分职务高低,军饷一律提高至每人每月白银五两,可以直接发给士兵本人,也可以发放给家属。

每年年底,再另发一定数量的米面肉油盐等慰问品,或折成慰问金白银五两。

这样一名士兵的年薪,差不多高达六十五两。

按照当时的物价和收入情况,一个有手艺的壮劳力,年收入一般不超过三十两,没有手艺的普通农民收入更少。

由于大明立国之初沿袭下来的军制已经极不合理,世袭的卫所兵生活无着,破衣烂衫,大量逃亡,因此,明中期开始出现了募兵制,但除了边兵以外,所有募军军费全靠自筹。

普通士兵理论上的军饷,是每月白银三两,再加些米面盐布,总合不到三两半,不仅很少,欠饷更是家常便饭,战斗力可想而知。

老百姓更是纷纷逃避兵役,只要家里还有口吃的,就不愿意当兵。

同期的清军倒是不欠薪,但军饷更少,普通士兵只有每月三两左右,因此军纪更坏,抢掠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