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这波,躺着都赚钱!
一抹惊喜在祁韦的脸浮现。
居然是这把枪!
老实说,在看到设计图之前,祁韦其实心里有点没底。
原因很简单,七车间这个军工厂里的设备乃至工艺,实在是太落后了!
设备工艺落后,就意味着武器精度会受到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直线增加。
而他的材料并不多,别看枪管的材料能切成一百根,实际做出来肯定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成品率。
以七车间的工艺和设备水平,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就不错了!
此外,样品枪制造出来后,需要通过极其严苛的测试,包括极限发射数,枪管寿命,防水防尘能力等。
祁韦不知道这个过程中要消耗掉多少根备用枪管。保守估计,五根枪管是至少的,因为相关的试验要进行两次,工厂一次,专门的试验机构一次。其中极限发射,以及枪管寿命两个试验,就是把枪管往废里用。
当然,仅仅只是测试消耗的材料,祁韦还负担得起。真正的关键是,样枪在通过测试之后,如果符合军方要求,军方就会要求工厂试量产,也就是生产一小批量产枪,交给军方。
然后军方会把这些枪发放到天南地北的各个部队,测试该枪械在各种不同气候,湿度,温度等条件下的表现,也包括该枪械与部队编制,技术训练,后勤保障是否适配。
只有通过了这次试验,军方对该武器的各项性能满意,这款武器才会真正进入量产阶段,军方会进行采购。
而在采购之前,工厂是拿不到任何资金的。毕竟只是请客户试验而已。
如果祁韦拿到一份复杂点的图纸,导致不良率太高的话,他现有的材料很可能会撑不到军方采购,需要重新购买材料才能够完成试量产订单。
但是,他现在基本已经完全没钱了!
除了金钱之外,时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
必须要说明的是,八十年代的国企市场化,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出售。
虽然祁韦一直说的是买,那也只是后世的习惯而已。实际真正的做法,应该叫做承包。
承包就相当于租用,除了签署合同时需要付一笔设备技术转让费之外,其后的每年都需要给付一定的所谓“利润包干”。
这笔钱是固定的,只要承包合同还在持续,就要一直交下去,不管有没有利润。
在这段时间里,机器设备,技术,场地等,依然是国家的。
一直要到97年,国家才开始推行真正意义的国企私有化。国家从私营企业中彻底抽身离开,企业完全变成私人所有。
这也是祁韦五万块钱就能够拿下这么大一个军工厂的原因,因为他只是承包,而且还是从其他人手中接手的承包合同,而非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