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一出门,兰夫人便`着脸下了炕,挪到我身边:“公主英明,叫公主瞧明白了。”
我虽的确英明了一把,也是她的演技太拙劣。
她起初离开相府时,便很不适应外头的伙食,日日去于闲止府里蹭饭。如今她与老丞相心结已解,却强忍着口腹之欲赖在尼姑庵不走,摆明了是下了套子等我来钻。
我道:“你这么耐着性子等我,终归要有个由头,便是什么由头,你直说无妨。”
兰夫人咬着唇,仿佛难以启齿。
“听闻当今圣上,除了两个侍寝常在,后宫妃嫔高位虚悬?”
唔,这算是一桩宫闱异闻——我大皇兄二十有六,莫说册封皇后,连个位高的妃子都不曾纳过。
“我有一个小妹,略长公主一年。因她一直、一直思慕当今圣上,故此待字闺中,至今未嫁。”
我陡然一惊:“你想帮我大哥说媒?”
她的脸立刻变了颜色:“皇上九五之尊,他的姻缘,可是我寻常妇人能够论道的?”却又压低声音添了句,“只是容我多嘴,论起姻缘,皇上公主兄妹三人,没一个是走顺了的。”
她这多嘴的一句,说到了我心尖尖上,我们兄妹三人的姻缘,岂止是不顺,简直惨绝人寰。
大约瞧出本公主面色不好,兰夫人拢了我的手,劝慰说:“现下眼见着闲公子对公主关怀备至,公主嫁去远南,定是个享清福的命。至于公子养在别苑那位,虽也替于家添了后,但闲公子并未因此给她什么名分,公主不必担心。”又将话头拉回到正题上,“我那小妹,是真心实意记挂着当今圣上,并没存什么攀龙附凤的心思,只想跟在公主身边当个宫女,偶尔能见见皇上,她便知足了……”
之后又提起什么“内廷空虚,关乎一国命脉”一类的官宦辞令,我却全没听进去,心眼竟被“于闲止养在别苑那位”塞满了。
我又旁敲侧击地打听了几句,兰夫人似乎没意识到我不知情,透露说:“闲公子不给她名分,也情有可原。她年纪比公子长五岁,如今已是徐娘半老,丝毫比不得公主的风貌。”
从厢房里出来,外头竟在落雪。雪粒子纷扬,连带着日影也似一层薄薄的雾。
于闲止倚在一株白梅旁等我,细碎的雪花打在肩头,拂了一身还满。
见了我,他走过来,极自然地拢了我的手,又脱下外袍披在我身上,笑道:“你果真受不得凉,就着火炉坐了半日,这手还不如我一个等在雪天里的暖和。”
他里头穿了一身青白长衫,波澜不兴的样子,仿佛置身于水墨山色,石桥尽头,自成一场风光。
可惜这风光只是表象,他到底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不知怎地,我一想到于闲止已在远南有了个娃,心情就十分复杂。并不是吃他的飞醋。这感觉,就好比一张雪白的帛纸上多了一块墨渍,一副缤纷的鸳鸯锦却绣偏了针脚,膈应得慌。
于闲止定定地看着我,忽而笑问:“怎么一副失落的样子?该不是从兰夫人那听了什么八卦,自个儿琢磨些有的没的吧?”
我高深莫测地看着他,吐出两字诤言:“你猜。”
他不太在意,将我扶上马车,取出手炉让我捧着:“兰夫人有个小妹,一直思慕你大皇兄。她呆在尼姑庵等你,想必为的是这茬。”又倚着车壁,闭目养起神来,“你宫里人少,添个宫女说话不是坏事。再者说,皇上至今未曾纳妃,兰夫人的小妹身份样貌无一不好,若皇上肯要了她,于后宫,于朝廷,都算一桩喜事。”
说罢这话,他伸手捏了捏眉心,提了一句不相干的:“远南那边的卷宗千头万绪,连熬了几宿,竟有些乏了。”语气似乎和我话家常。
我却忍不住拿他先头的话揶揄他:“你们王孙公子到了一定年纪,成日想着娶妃纳妾。堂堂正正呢,是为了传宗接代,可到底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谁晓得明里暗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于闲止蓦地睁眼,牢牢看了我好一会儿,失笑道:“你这一套一套的理,是打哪儿学来的?”
我没理他。
他很自然地道:“说是为了一己私欲,也是摆明了的事,没什么可难堪的。”又眯起一双眸子,似笑非笑地打量我:“你既这么想,该不会以为我打老远来跟你提亲,也是为了这个吧?”
我被他噎住,正要答话,于闲止却往车壁上一靠,懒洋洋地添了句:“自然你要这么想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