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单齐祥也没有说其他阁本,只提及临州文澜阁本。
七部阁本,只剩下四部半,全部都因为战乱。
“乾隆五十五年(1790),江南三阁建成,并允许当地士子进阁借阅抄写。由于《四库全书》中收有不少当时社会已经失传的珍本、善本,因此,前往阁中看书、抄书的士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当时,作为江南大族,刘氏子弟也纷纷前往借阅抄写,因此在刘氏的藏书阁,也珍藏着不少手抄版本。”
“但好景不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文宗、文汇两阁本被毁,文澜阁《四库全书》也遭遇厄运。后来,太平天国军队第二次攻打临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倒塌,阁中珍藏的《四库全书》大量散佚。”
“当地著名的藏书家刘申、刘丙兄弟,在临州城西躲避战乱,却在市集意外发现《四库全书》的书页被当小商贩用来当食物的包装纸,震惊不已。”
“恰好,刘氏兄弟是读书人,家境殷实,看到《四库全书》散佚在外,痛心疾首,立即捡拾搜寻,兴许是老天爷眷顾,收集到数十册。”
“深感两人的力量有些单薄,于是,刘氏兄弟,立即招募壮力数人,冒险潜入临州,亲自在文澜阁废墟翻捡搜寻,并把找到的书册连夜运回乡下,每晚都要奔波往返数十里。”
“这期间,也是危险重重!”
“因为,途中经常遭遇太平军盘诘,就以收购字纸为名蒙混过关,这个理由也给他们带来一个便利,就是,当时的太平军都知道这些玩意能卖钱,纷纷把战乱中幸存的断简残编,捆载驮负,售卖给刘氏兄弟。”
“为扩大搜寻范围,刘氏兄弟还寻求当当地的书商协助收购。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总计从战乱中抢救出8千余册文澜阁的散佚古籍,约占《四库全书》原有数量的四分之一。”
“后来文澜阁重建,《四库全书》回归原址。”
“刘氏兄弟又着手补抄工作,从光绪八年到光绪十四年,历时7年,共抄补缺失书籍计26380册,合之劫后余生的8389册阁书,总数达34769册,大体恢复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规模。”
“实际,这个工作,也只有刘氏才能够完成,因为当年刘氏子弟就抄写了不少四库书册,这一次辑佚,非刘氏莫属。”
“1911年,浙省公立图书馆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移至该馆保存。其后又经过几次补抄以及整理,江浙三阁仅存的这部《四库全书》终于得以恢复原貌。”
“1937年,抗战爆发,浙省图书馆的文澜阁《四库全书》被迫转移到大后方,开始了充满曲折的大搬迁。”
“一批批护宝人员带着这些珍本秘籍,从临州出发,水陆两路,从浙南入黔,1944年又转到渝州。”
“抗战胜利后,历经辗转搬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终于在1946年完好无缺地回到了临州,由浙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在护送文澜阁本的过程之中,刘氏子弟出人出力,多名子弟,险些丧命,为了保守文澜阁本,坚守百年,后来,刘氏也被称为《四库全书》文澜阁本的守护神,是它们的文脉传承人。”
“因此,只要是刘氏子弟,拿着刘氏的通行证,都允许进入浙省图书馆翻阅文澜阁本《四库全书》。”
说到这里,单齐祥望向众人。
“故事说完,你们应该知道,故事之中的刘氏以及刘氏兄弟,说的是那个刘氏了吧?”
这个时候,还不知道答案,就是二傻子了。
这段故事,太让人震撼了。
这完全就是来自于灵魂层面的冲击!
这一刻,现场的众人,望向刘川,满是钦佩。
这种钦佩是对刘氏先人的。
却也投射在刘川的身。
因为刘川也是刘氏的一份子。
听完这个故事,直播间的网友,直呼卧槽,姑苏刘氏真牛逼了!
……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