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章 宋军舟师下南洋(1 / 2)霸王!首页

不得不说,张昭的提问很有水平。

孙策也是目光炯炯,环视所有人,说道:“这正是朕要与诸卿所言之事,诸卿皆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以为天下四方皆弗如中原。”

“但就目前的航海技术而言,我中原显然落后于西方大秦。因为秦论能从大秦乘船劈波斩浪而至中原,中原却无一人能抵达大秦。朕极为失望!”

天子极为失望,所有人就只能拱手认罪。

哪怕原因并不是中原航海技术有差,所有人亦只能顺从天子之意。

天子显然是有意把秦论带到这里,敲打重臣,给朝廷一个震撼的。

这个时候拂逆天子,不论怎么说都不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果然就听天子接着说道:“诸卿也都听一听,秦论在这商路上都做些什么交易。”

秦论闻言,连忙以不太流利的汉话开口,说道:“我……从宋国,买入丝绸、瓷器!卖出的货物主要是珊瑚、琥珀、珠玑、琅玕这些珠宝和玻璃工艺品和!各种香料!”

虽然这个蛮夷的语调怪怪的,但诸位士大夫还是听的清楚,他往中原带来了不少物资,赚取了海量的财富。

而且听起来都是一些奢侈之物,价值连城。

等秦论说完,孙策就接着开口,说道:“海外贸易兴盛一时,这么多船只往来,做的是中原的生意,赚取的是中原朝贡体系下的财富,而朝廷却对此从无过问,从不征税管理,何其鄙哉?”

“秦论能从大秦而至中原,沿途各国蛮夷又何尝不能兴贸易?”

“只是各国不知中原之富尔!”

步骘为计相,立即就听明白了天子的言下之意。

他任计相十余年,为天子理财如此之久,对天子的想法已经能揣测的八九不离十。

因而立即说道:“臣以为,当借此良机,将市舶司推行至域外,管理航路要道,征收车船税,打击海上盗寇。”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孙策平静的说道:“在海外设宣慰司,管理航路要隘,为商队修理船只,提供补给,既能彰显我朝仁义,又能宣大宋之威。”

“但朕以为如此则远远不足!朝廷当派至少两万海军巡抚南洋,宣威于异域!”

海船对中原而言并非不熟悉的船只。

历代只要打辽东,打交趾,就会令青州、扬州等地大造海船,运送军队远征。

所以孙策说完,官员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诧异,他们只以为孙策要把舰队开赴到日南郡以南几百里的位置上逛一圈。

但他们实在是太小觑孙策的雄心壮志了!

他这次组织舰队远征,至少要向南开拓两千里!

也就是舰队的首次下南洋,会从日南郡出发,直抵马六甲海峡。

在当地留下军队和官员,设置宣慰司,威服四方,管理商业航道。

当然这次出门也不仅仅是为了宣扬宋室国威,也是为了与各国达成贸易往来,舰队会携带各种中原特产,让沿途的各国见识到中原之富。

许多蛮夷小国,在当下还不知道中原这个强盛的国度,不知道这里有精美的瓷器和丝绸。

那就需要宋室的舰队,让他们知道北方的中原上国,知道中原的繁华富庶。

然后当地就会派遣商队主动前往中原,交流增加之后,就会出现南洋蛮夷的国王甚至搬到中原,老死在中原之地,也不愿回国。

这个雄心壮志,孙策没有跟大臣们细说。

因为孙策确信,这是可以达成的。

孙权的水师能运送两万军队向北穿越敌国抵达辽东,没道理宋朝的水师不能向南开拓到马六甲。

现在宋室疆域的日南郡就已经在越南的中部地区了,往马六甲方向的道路甚至比往辽东还要近。

而且也没必要妄自菲薄,秦论这可是比马可波罗来的更早的商人,历史上他在中原呆了整整十年,比马可波罗的时间还要长。

只可惜他是一个商人,不会写精采的游记,所以没有马可波罗那么出名。

可是孙策又不追求虚名,他需要的正是秦论这种务实的商人,帮帝国开拓对外的商路、航线。

秦论都已经能从几万里之外的的大秦驾着商船抵达中原了,中原难道连两千里的南洋都下不去?

双方文明或许会因为地理的关系,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是无法避免的,至少在工业社会之前,任何文明都要依托于本地的地理形势而形成。

就像东方建筑多以木制为主,西方多以石材为主,根本没有任何文明技术方面的优劣,完全是因为双方所处的地理形势导致的。

西方玻璃更先进,东方瓷器更先进,也都是因为所处地方的地质所导致的。

但有些文明是共通的,那就是航海技术。

在这个时代,双方航海技术就算有差别,也不会太大。

都是把木材组装起来,人类的聪明才智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西方能够发展出来的海船,东方就一定能发展出来。

绝对不至于,西方的造船术能在海上漂泊两万里,东方连两千里都漂泊不了。

之所以双方的航海技术看起来差距有点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双方地理形势的原因导致的。

东方有广袤的大陆,而且基本上把能占的肥沃地形全占了,所以在陆上发展农耕就足以创造出海量的财富。

而西方则不行,西方当下地形破碎,北面的土地还不适宜农耕,居住的全是蛮族。

罗马只能占据破碎的地中海沿线,而且四面受敌,必须要依托航海业才能壮大帝国。

有些破碎的地形下,根本无法扩大农耕,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出海贸易,才能带回来足够的粮食。

他们的航运技术,其实对应东方的应该是漕运技术。

哪怕是中原,大一统的朝代内,也是有的疆域产出丰厚,比如东南,所以需要漕运把粮食运送到关中和北方去。

当然,比较双方文明的优劣,那不是孙策需要做的事情,是学者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