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时辰时间,这批进攻民夫的鞑子便仓皇向外撤退,他们没想到的是外面的战斗更惨烈。
外围鞑子的人数虽然是大同骑兵的两三倍,可交战至此时,鞑子一直很被动。
即便鞑子人马仍比大同骑兵多,却是难以抵挡。
这个时候,那些进攻民夫的鞑子撤出来,无异于找死。
在坑道壕沟地带,他们尚能勉强抵挡,等到了外面就只有祭刀的份儿了。
骑兵对骑兵尚且干不过,这些人没了马,岂会有招架之力?
杀得正酣的大同骑兵看着奔来这么一群鞑子,无不心中狂喜纷纷挥刀去砍,没一会儿很多人便死于非命。
鞑子们平时都散落在各处放牧,每年能聚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打起仗来都是一窝蜂地猛冲,或者齐刷刷地落荒而逃,从不知道誓死抵抗和战斗到底是何物。
别看他们被冲杀一番之后人数依然有优势,可就是无法组织起来坚强的抵抗。
这也难怪,组织纪律性极强的汉人军队,一旦混乱之后都会立即丧失战斗力,互不熟识缺乏训练的鞑子更难镇定下来进行反击。
孙可望追击鞑子到外围以后,很冷静地止步不前。
虽然他们很勇,可是也清楚地知道,一群装备落后的民夫对抗骑兵未免过于痴心妄想。
盲目的冲去,只会像那群没马的鞑子一样被无情砍杀。
与其如此,还不如率领少部分人在附近击杀落单的鞑子,积少成多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大战一直持续到天黑,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也许是鞑子的马饿了一个冬天体力不佳,他们反应过来之后,机动性和冲击力仍旧很差,跟大同骑兵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也许这个才是他们处于下风的主要原因。
蒙古马体型小以耐力著称,说直白点就是爆发力和冲击力不行,再饿一个冬天,能跑起来才怪呢!
自打匈奴那会儿开始,草原民族南下都是选择在马匹膘肥体壮的秋冬季节。
没想到时至今日,鞑子们竟然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选择在春天出击。
老祖宗一两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开玩笑的?
本想着聚集大军一举荡平新城工地,没想到几乎被荡平的确实自己,鞑子们此时算是深深体会了什么叫做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