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队长廖先明
和许嫣扯了几句。
韩晓康回头给自个儿娘说了一声,晚上让她去请张大叔、张大孃,还有丁大爷他们,全都来家里吃饭之后。
然即就下山找大队长去了。
至于说已经把上衣服扒了个精光、疼的满地打滚的叶二娘她们?
韩晓康肯定是不会告诉对方:其实只要把地上的洋辣子捅破,用它身体内的那种绿色汁液、涂抹在伤口处,就能止痛。
周敏教自己的这个法子,说什么也不能告诉她们
就让这两个长舌妇疼着去吧,个狗东西!
红星生产队大队长,叫廖先明,是一位上过前线、跨过那条江去作过战的老同志了。
但他的年龄其实并不大,今年也就不到40的样子。廖先明为人处事呢比较谦和、性子敦厚,但又不失圆滑。
毕竟区公所每年压下来的各种任务很重、也很繁杂。
他身为一名基层干部,如果一五一十的按照上级的要求去做事,那就会把乡亲们给整的怨气冲天的。
可要是廖先明不把上级的要求落到实处的话,那又交代不过去。
所以廖先明做起事来还是非常懂得变通的,他曾经被区公所的领导,笑骂为“差不多大队长”。
也就是说,这个廖先明所领导的红星大队。
每年的各项工作在整个区里,一直都是属于那种差不多,成绩不上不下、中不溜秋的。
说批评他吧,人家做的也不算差;说夸他吧,这家伙儿又不冒尖。
绝对属于那种打也打不得、夸也夸不成的人。
因此从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来廖先明做事的大致风格了。
在去大队部之前,韩晓康先是在代销店里,花3毛6分钱买了一包“红梅牌”香烟,然后便带着小狼平平,来到了大队部办公室。
7间泥土屋一溜排开,外带一个大院子。
这就是大队的办公场所、兼民兵存储武器,和大队仓库了。
韩晓康来到廖先明的办公室,此时他正在埋头填报表,“韩晓康?你这两条腿儿还跑的挺快呀!上午我还看见你在街上溜达,这会儿就已经回家了?”
韩晓康点点头,笑着问,“大队长,您的速度也不慢嘛!上午去区公所开会,下午还得回来办公,看您这整天忙的!”
“那有啥子办法,人少事又多,哪个都不敢拖。”廖先明头也不抬的问,“说吧,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在这个时期,机构非常的精简,一个大队部总共就那么几个人办公。
而且他们办完了公家的事,还得回到生产队里去出工挣工分。
要不然的话,就大队里上班拿那点补贴?很少的,连养家糊口都困难。
别说大队没几个工作人员。
甚至连振兴区公所,也就2,30名在编职工,却要管理好几万人的整个振兴区,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务。
不累才怪!
韩晓康掏出《危房改造申请》递过去,信签纸下面盖着那包红梅牌香烟。
“少来这套。”
廖先明放下手中的钢笔,拿起信签纸,自然就看见了那包烟。
只见他直接挥手,把香烟拂回韩晓康跟前,“有事说事,不要搞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看伱这手法,倒是很熟练啊。”
这就叫手法熟练了?
韩晓康暗自腹诽:我没把里面的烟卷掏出来,把它塞成钱卷都算好的了.
“有鉴于6生产小队社员韩晓康同志家,以前所分得的房屋,目前已经出现地基沉降、墙壁严重开裂的危急情况.
故此,社员韩晓康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产队环境整洁、美化村容村貌.为了充分体现中级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以及展示出广大社员群众美好生活的积极一面.”
读到这里,
廖先明扭头看了韩晓康一眼,“写个盖房申请而已,你扯的还挺溜!”
韩晓康嘿嘿一笑,没吭声。
“为了盖好新房,以迎娶心仪已久的、一心向着太阳的、积极追求进步的姑娘,
为了能够早日与对方结为GM伉俪、让我们的GM火种能够越来越旺盛.现特向红星大队部申请”
“韩晓康,你要不要再扯一下亚非拉?”
廖先明板着脸,满脸抽搐的望着韩晓康,“公社前一阵子,关于进山灭虫、以及后来号召大家踊跃捕蛇,以配合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这件事,你也在其中掺和了一腿吧?”
廖先明冷哼一声,“实话实说,不要给我捣鬼袁海棠同志那边,都已经跟我说过了,所有的素材都是从你这里收集过去,然后再由她润色、加工而成的。”
这事儿?
韩晓康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自己那两篇广播稿,本来就是故意在拍廖先明的马屁
因为两篇稿子里面,有关于红星大队干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号召广大社员踊跃报名之类的东西。
当时听到广播的时候,就把廖先明给听懵了:我高度重视?我高度重视个屁啊!
那时候,廖先明就知道没多少人愿意去参加灭虫队。
所以他干脆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上面派人来通知,让大队部把进山灭虫的人员名额,给强行摊派下去呢!
却突然在广播里听见:什么红星大队干部们觉悟多么高,怎么雷厉风行的、积极响应号召.
搞的原本打算被动接受结果的廖先明,却被包装成了主动出击。
别人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但身为大队长的廖先明,他当时就发现不对劲了:区广播站,又没派人来红星大队实地调查、采访过。
打哪冒出来的什么“大队干部积极号召、社员们踊跃报名”?!
当他第一次听到广播的时候,通讯稿里面,首先夸奖的人是廖先明自己。
接下来,就是6生产队队长许大马棒。
最后才是表扬韩张氏和韩晓康当时廖先明大队长就在怀疑:这篇通讯稿,即便不是韩晓康写的。
那么最少通讯稿里面的素材,是由韩晓康在向广播站的袁海棠提供!
等到第二次。
区公所号召大家,踊跃报名进山去抓蛇,广播里又出现了一篇类似的广播稿.
说实话,当时廖先明还没准备好,怎么向全体社员们发出报名号召,才比较合适?
结果人家公社广播里,倒是先就说红星大队怎么积极,红星生产队的干部们又怎么的重视?
到了这一次,通讯稿里面表扬的对象,就只剩下廖先明本人和韩晓康了。
没许大马棒什么事儿!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廖先明怎么可能还不回过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