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章 吉祥物的自我修养(求订阅)(1 / 2)朕非汉废帝首页

大汉朝堂的朝议分为两部分,大朝议和小朝议。

大朝议参加的人多,可只是面子;小朝议参加的人少,却是里子。

经过历代天子的改革,此时的大汉朝堂分为了外朝和中朝。

外朝官就是三公九卿及列卿等百官公卿,以三公之中的丞相杨敞为首。

名义上管理着大汉帝国所有的行政事务,而丞相在名义上甚至可以直接任命六百石以下官员,而不需要通过天子的批准。

中朝官就是尚书、侍中、常侍和给事中等散官,以领尚书事霍光为首。

中朝官品秩低微,往往只有六百石,他们原本只是为了替天子草拟诏书,已备咨询的官员,但是后来却逐渐成了天子最信任的近臣。

如果外朝官员没有中朝的加官,那就什么都不是。

因此,看一个官员被不被天子信任,就要看他的身上有没有中朝的加官。

朝堂之上,一切政务先由中朝的重臣与天子商议,形成诏书和命令之后,再交由三公九卿及列卿去执行。

如此一来,九卿的权力尚能保留,而三公的权力则被极大地架空。

孝武皇帝创立中朝,目的在于削弱大汉以来强得过份的相权;而削弱相权,自然是为了把权力捏在手里。

只不过,孝武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会出现霍光这个“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署”,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内外朝所有的权力都握在了手里。

在前殿举行的大朝议其实不多,宣室里的小朝议反而更频繁。

每隔五天,有内朝官职和外朝官职的官员,就会齐聚宣室殿,与天子商议朝政。

只不过,不管是大朝议,还是小朝议,天子刘贺现在都是一個旁听者。

作为“傀儡皇帝”,能端端正正地旁听朝政已经是大不容易了。

至于没有朝议的日子,遇到了紧急的事务,官员们就会到尚书署里临时商议决定。

总体而言,有资格固定参加小朝议的官员,不到十五个人。

而今日,因为是内朝官与新天子的第一次朝议,所以来的官员特别地齐整。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丞相杨敞、水衡都尉后将军赵充国、光禄勋车骑将军张安世、新任的太仆杜延年、大司农田延年、宗正刘德、少府乐成、执金吾李延寿、前将军韩增、长乐卫尉度辽将军范明友、大鸿胪韦贤……

都来了。

坐在榻上的刘贺细细地数了几遍,一共是二十多个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录朝议过程的尚书以及陪侍在刘贺身边的禹无忧。

这二十多个官员的年龄多在四五十岁之间,年纪最大的就是赵充国和杨敞了。

在大汉,官员任职在年龄上是有明确的限制的。

走正常的选官途径,官员的年龄都要到四十岁左右,才会被重用。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可以凭借军功得到飞速的拔擢,绕开年龄上的限制。

所以在场的这几十个人当中,范明友的年龄是最小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大将军的女婿他立功的机会最多,立的军功也就最多。

除了范明友之外,这几十个官员里,与霍光有关联的人几乎占到了一半。

刘贺不得不再次在心中叹气,想要把霍氏这棵大树连根拔起,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锄加小锄,一刻也不能停。

……

未央宫辰时的钟声被敲响之后,在“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仲父”霍光的主持之下,小朝议顺利地往下进行着。

官员们一一上奏,霍光一一处置。

众人进退有度,衮衮诸公个个神情自若、侃侃而谈,颇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气魄。

至于刘贺这个天子,反倒是只能在上首位默默地听着,和庙里的泥塑木偶没有丝毫的什么区别。

当然,气度不凡的仲父霍光表示出了对天子足够的尊重。

不管官员们上奏的是什么事情,在最后做出决定的时候,他都会问一问天子的意见。

而刘贺倒是也很知趣,几乎每一次的回答都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