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女子善怀,
赠之以勺药。
提到“汝坟”二字,舒晏心里震了一下。原诗中的“汝坟”并非坟墓的意思,而是大抵可以当做汝河河堤讲。本阙共选自八篇。开头分明是描写了一个在汝河边过上巳节的情景。“蕳”乃兰草之意。男女互相手持兰草嬉笑祝福。中间部分却多了海誓山盟的誓言。最后却赠了芍药。在此诗采集的商周年代,芍药也跟兰草一样,是上巳节的标志之物。而此集句中却带有离别之意。女子要与谁别离?想到这里,多年前他和芷馨在汝河边诀别的那个上巳节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为何这么巧,偏偏是汝河?而不是原诗中的溱河与洧河?哦,明白了,摘句联诗,不能随意对原诗句增补或是调换某字,还要兼顾字数与韵调,所以,此处一定是为了与第二句“遵彼微行”有前后顺应之意,才选的这句“遵彼汝坟”。但诗中女子接下来要做什么?且往下听。
杨柳依依,女子有行。
道之云远,胡能有定。
岂不尔思?愿言则嚏。
夏之日,冬之夜。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首如飞篷,谁适为容?
已焉哉!
曷月予还归哉?
同样是听了“汝坟”二字,比玉要比舒晏更惊一层。因为舒晏并不知道这位馨博士并非真的石家女儿。而比玉却知道她并非石家所出,而且还知道她来自汝阴。
在唱完第二阙后,我就怀疑她有心仪对象,原来不是在京师,而是在汝阴。第四阙中的“女子有行”一句,数百年前的原诗本是出嫁的意思,此处引申为远行之意。如此好像更贴和她的遭遇——被迫远行,命运不定,日夜思念情郎,时刻想着回归故乡。
第一阙,桑林里男女的总角之宴;第二阙,女子对男子的爱恋思慕;第三阙,双方上巳道别;第四阙,女子行走远方。这一脉路跟舒晏和芷馨的少年轨迹相当吻合。所不同的是该女子只是失去自由,而芷馨却殒命河中。可是——在我心里,就把这位馨博士当作韩家芷馨,又有何不可呢?比玉这样想着。其实,早在对石家提亲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了这个想头,只是现在愈演愈烈了。
第四阙选自十一篇的内容,前四阙加起来还不够四十篇之数,看起来还会有下文。
果然,台上又唱第五阙道:
曰归!曰归!
如何?如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有如皦日,
之死矢靡它!
“呵呵。这一阙明明是表了一个决心,对日发誓,坚定不渝。我真是自作多情,把一个旁不相干的人想象成韩芷馨。可即便芷馨真的活过来又有何用?还不是死心塌地的想着舒晏?”虽然怨恨,可是比玉心里还是不愿动摇这个幻想。
第五阙唱完,整篇诗曲全部结束。在场的所有懂《诗经的人都被后宫玉叶馆中的公主和博士深深地折服了,真是色、声、诗、乐俱佳。
小默此时欣喜若狂,走到刘莽和宇文袭跟前,趾高气扬地道:“怎么样,刘使节,你的所有美梦都破碎了吧?是不是输得心服口服?”
二人越来越焦急窘迫。因为篇幅太长,再加上他们对于《诗经毕竟不算太精,渐渐地已经分不清共取自多少篇目了。只知道这篇长曲,前后贯通,一气呵成,完整而含蓄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真挚不渝的爱情和曲折凄凉的命运。
他们情知不妙,此时早已心凉了大半,但依然不十分甘心:“通则通矣,只是是否恰好取自四十篇目,是否将十五国风全部囊括,还未可知。”
此话却把小默给难为住了。因为以她的水平,只知道这些诗句大多跟舒晏学过,听着耳熟,但要说出分别出自哪处篇目,却不能够。
芷馨知道刘莽耍无赖,不想认输,有心想要给他辩证明白,却不好放下身段,丢了身份。正在这时,忽听有人朗声笑道:“刘使节,你虽然输了,却算不上怎么丢人,毕竟你遇到了不凡的对手,但你最后说的这话,却证明你跟公主和博士相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啊——人家已经把集句明明白白地唱给你听了,你居然还分不清篇目。如此说来,你在《诗经方面确实差后宫女子太多!”
芷馨如何能想到,自己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让她能倏忽之间就郁结成漫漫长诗的主角,就在自己眼前!舒晏又怎能知晓,自己挺身而出为其辩护的就是自己日夜思念、以为天人永隔的未婚亡妻!
因为这个双重的意想不到,把上天给予他们的这次巧合安排完全白白忽视了,错过了。芷馨依旧垂眸于面纱内,空净如水;舒晏不敢犯颜公主,背对着台面。
“怎么?听这意思……”刘莽听了舒晏的话,圆睁二目,颇不忿地道,“全曲五阙合计七十句诗,你都能分清出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