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九章 孔雀山上蓝白洞(1 / 2)脑洞大爆炸首页

<nen>

泛次元的设定白歌已经全部了解。

所以铃铛已经能编写对所有次元的统一超越。

每一个次元,都有白歌的分身。

其具有无限能量,和对次元信息的观察收集特性,收集的信息内容全部传到白歌主意识所在的次元。

次元是无限的,信息也是无限的,所以铃铛直接侵蚀一个次元,以脑洞权限来接收,是最为完美的。

当然,铃铛不用去处理这无限信息,而是直接将其整体打包为一点,作为一个整体,然后设定对其全知。

于是白歌便对所有次元的信息全知了,紧接着他也就能继续依据这种全知,编辑出无限次元全能设定主宰的特性。

如此,三清所说的一步步超越,最后肯定会停下的那种话,根本就不适用于白歌。

因为白歌压根不是一步步超越,他直接对一个无限集合整体主宰了。

只见,他在瞬间完成了这项设定,无穷个次元都在同时出现了一具尸体。

没有地球的次元,这具尸体则出现在随机的地方。

而有地球的次元,这具尸体则直接出现在月球的地下埋葬。

其看来像是尸体,是因为毫无活性,身体纵然有无限能量,但却是内敛的。一切自然手段,都无法从中抽取能量,其本身也不释放任何辐射。

除了白歌,谁的意识也无法占据这个躯壳,此项特性为绝对,当然,如果意识寄宿的方法是绝对特性,且信息深度高于无限次元的话,那还是可以的。

不过那样的存在,占据这具尸体除了能得到无限能量以外,别无所获。

所谓收集信息的特性,并不是看到。

这些尸体更像是个户籍坐标,通过设定,凡是有这个尸体在的次元,其信息内容就会瞬间出现在铃铛那里。

单个的尸体,是属于各自的次元。

但白歌却不是,他不是要获得每个次元的身份,而这是想对其全知而已。

在脑洞与无限能量下,全知即全能。

“滴滴滴滴……发现收容物!位于月球!”

“没有生命反应……也没有一丝能量。”

“但是具有无限能量,且身体坚不可摧……而且还有吸收一切能量的特性……”

“生命结构似乎是人类,但信息上其生命结构即便错误,也不会死……怪事,那这个尸体是怎么死的?还是说这就是个收容物,一诞生便是死尸状态?”

“可以取样吗?”

“不行,连绝对切割机都无法破开他的头发……咦?他没有头发,这是肉。”

“能提取细胞中的无限能量吗?”

“正常方式不行,但绝对抽能的收容物可以,其收敛能量不外放的特性似乎不是很绝对。”

“当然,如果太绝对的话,他具有无限能量有何意义?”

白歌的尸体出现在所有次元时,总有些次元里会有信息级强者发现这个情况,亦或者有人无意间在月球挖掘到他的尸体分身。

三十亿个已经相互合并的蓝白社中,有如波罗蓝白社那样弱小的,也有如白歌蓝白社那样强大的。

更甚至,有的蓝白社,强到几乎全员都是信息级强者。

所谓信息级强者,有两种,一种是具备一个或多个绝对特性,相当于人形收容物。

譬如社,譬如曾经的白歌。

还有一种信息级强者,就是能随心意篡改信息,对进步体系、修行境界、世界观、所谓真理等事物进行设定的。

设定编织者白歌,便是如此。

白歌能很早的时候就做到第一种,且无限能量后做到第二种,可谓全赖脑洞。

但脑洞,这神奇的东西,让白歌似乎与世界上所有的信息级强者都不同。

一些有强大蓝白社的次元,发现了白歌之尸同时,白歌也对他们全知了。

是以,白歌第一次,如此深邃细节地了解到所谓信息级强者的情况。

他发现,他们设定的方式,乃是具有信息层面,能在信息层面上编辑信息,令其实现。

所谓信息层面,便是编辑信息的平台,就好像有人想写字,总得有个地方写。

其本身,也是一项设定,一项可以称为能编辑信息的特性。

这种东西,一般是特殊的收容物,有的收容物其设定本身,就被允许编辑信息,譬如夺理之手。

夺理之手之所以没能用出这种效果,在于白歌当年的次元其未知总数为300,额度限制了夺理之手的发挥。

倘若破理之水能无上限的累积,那么它就是个很强力的信息层面型收容物。

还有一种信息层面,是自己悟的……

是的,就是这么奇葩,设定信息的能力被悟出来了。

原因在于,除白歌这种特殊情况以外,所有存在收容物的次元,都是信息开放的,即信息本身被允许生命编辑它,其条件有的是莫名其妙地悟到了,有的是符合了某些奇葩条件,就自动有了。

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的设定之能,都没法超次元。

即永远不可能设定次元之外的信息,像白歌这样对无限次元整体设定。

因为他们的信息层面,是所在次元的信息给他们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直接能编辑次元的上帝型强者,反而不如依靠收容物为编辑平台的人,虽然在一个次元里,上帝型的无疑更厉害。但如同从潜力来看,后者却具有超次元的可能,毕竟自然诞生的收容物是泛次元产物,其是有可能把自己编辑超脱的。

若这么算的话,脑洞就是白歌的信息层面。

脑洞应该是个自然诞生的收容物。

可是,这又有一个不对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次元压根没信息开放,不具备收容物的诞生前提,脑洞哪来的?

对此,有两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