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李易就开始了攻略邺城的会议,只是这份会意的主题如果传到外界,一定会让人惊掉大牙,因为李易并没讨论如何攻克城墙,如何突破城门,一来就是城门或者城墙破开之后,如何以速度击破守军,怎样才能的拿下城池。
甚至李易自家的将军们许多也是一头雾水,等有人实在忍不住好奇,发问之后,李易只是神秘的告诉众人,他有神器,有崩山裂石只能,邺城城墙,弹指可破,所以,他们只要考虑如何拿下城池就可以了。
对于李易的话,众人自然深信不疑,立刻就将重点放在了邺城内部。
早在李易第一次来都青州的手,他就给手下人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暗中绘制类似邺城、巨鹿、南皮等河北大城的地形图,为将来可能的战事做准备。
这种信息虽然重要,却不是机密,再加那些弃暗投明的家伙们的帮助,李易的沙盘很快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详细的,邺城内部的立体模型。
但要说遗憾,也有,因为李易空有地图,却不知道城内的布防情况如何。
最初李易有想过在攻打邺城的时候,让华彦和孔顺这两个内鬼帮帮忙,只是这两人太不争气,迫不及待的就把袁谭给卖了,让他在面对邺城的时候,失去了可靠的内部信息来源。
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那种冷不丁的跳出来表示要投诚的,要提供信息的,李易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信任非常有限,与那些人商量如何夺城,更加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李易麾下还是有能人的,虽然没有城内兵马布防,但经过了两个日夜的推演,再结合手头的信息,倒也拿出了一个可行性非常高的,比较万金油的行动计划交给了李易。
李易看过之后就乐了,什么计划,归根究底就是十二个字,“对内不留破绽,对挖以势压人”,凭借人数优势,一点点的横推过去。
笨办法,却也是极为实用的办法。
于是,在李易到达邺城的第三天,三十万兵马出迎列阵,李易也第一次出现在了邺城城门之外,时隔数年,再度与袁绍相见。
邺城城头,袁绍一身金甲,身后月白披风,迎风而立,倒也威风凛凛,风采丝毫不逊往昔。
在接受了现实之后,袁绍的身体情况倒是开始好转,哪怕听到了袁谭被俘的消息,也没有太过动容。
毕竟他自己都决定撤兵了,袁谭在前期失利,后期又被人出卖的情况下,选择投降虽然看起来稍稍屈辱,其实也是明智之举。
最关键的还是因为袁谭是他儿子,只要袁谭还活着,哪怕窝囊了一些,总比战死了要好。
“袁将军,一别数年不见,将军苍老了!”
正想着事情,城下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袁绍一看,正是李易在遥遥的向他拱手致意。
袁绍身边人觉得李易的话里有讽刺袁绍的意思,纷纷面露不满,袁绍则是在微微失神之后,哈哈笑道:“多谢襄侯关心,不过今日再见襄侯,老夫却是不禁想起当初盟军之中,襄侯只因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孤身请战,斩杀董卓大将华雄,那般壮举,虽然英雄豪气,却也不免稍稍鲁莽,不过今日再看,襄侯锋芒依旧,但沉稳更多,老夫也就欣慰了。”
李易说话的时候自然是意气风发,袁绍虽然气势稍弱,却也自有一份从容在其中,若非城内城外汇聚了天下大半的兵马,任谁也不相信这两人立刻就会兵戎相见。
李易没有立时再开口,袁绍的话虽然客气,却让他感觉被压了一头。
略微顿了顿,李易取下佩剑,举起问道:“袁将军可还记得此剑?”
袁绍蹙眉想了想,最后摇头道:“恕老夫眼拙,不识此剑。”
李易却是笑了,说道:“易斩杀华雄,将军便以此剑相赠。”
袁绍顿时恍然,不怪他记性不好,实在这种小事,一般谁会刻意去记住?
只是袁绍不知道的是,那把剑李易确实留着,却是放在家里,今天这一把是他随便找的,反正袁绍肯定认不出来,就算能认出来,隔着那么老远也看不清。
“原来如此,哈哈,难得襄侯还一直带在身侧,便是老夫,也感到几分荣幸啊。”
这次说话,袁绍语气中却是不禁带了几分唏嘘,当初他也想过招揽李易,只是态度不是太过坚决,更没有许诺什么高官厚禄,所以当时李易走便走了,他并没有多想,只是等到后来李易办的事情一次次让他惊艳,袁绍才终于知道,自己究竟错过了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只可惜,他明白这点的时候已经已经太晚了。
李易可不管袁绍的唏嘘,虽然心里得确有着与袁绍叙旧的想法,却也绝对不会选在这种时候叙旧。
李易抖了抖长剑,朗声道:“当日我助袁将军斩将破敌,将军赠我宝剑,本是互不相欠,但我非是无情之人,故而,平原城破,我睹物思人,终不忍对大公子下杀手。”
李易这话说的太过直白,完全不给人留面子,就算是袁绍,也笑不出来了,尤其是他已经预见到,李易下面的话,肯定更加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