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幸智!”
杨浩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这个家伙,是日本大使馆在旅德日侨中发展出来的特工,专门帮他们做一些跟踪绑架之类的时期。
他得到的命令是,寻找杨浩存放新式丝袜的货仓,并且想办法给烧了。
倒不是日本人眼红他靠卖丝袜挣了十几万马克的小钱,而是关系到日本人的产业命脉。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桶金,其实就是来自丝织业。
日本确立为新的产业方向,把生丝出口当做重点扶植对象,在两个方面下苦功,目标是超越中国生丝,为日本带来经济发展必需的外汇。
第一个方面是选种,从1871年开始,日本派人到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养蚕技术。是的,欧洲的养蚕技术已经超越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已经建有养蚕研究所,引入当时最前沿的细菌学说,专门培育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蚕种。
而日本不断推广新型蚕种,到1923年,最新的F1型蚕种已经在日本达到100%的占有率,生丝质量和产量全面超越中国生丝。1920年日本蚕种的单位产量超过中国30%以,1927年甚至达到两倍之差。
清朝在1899年才出版了第一本由外行翻译的西洋蚕书,且错误百出,对养蚕业没有任何帮助。直到1930年代被日本生丝彻底打败,中国终于开始全面养蚕业的技术水准,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除了优选蚕种外,日本发展生丝业的第二个举措是现代养蚕工业,通过合作社与养蚕户签定契约,统一收购,然后由缫丝工厂进行统一加工,最后由商社统一负责出口,实现了产工销一条龙,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消除了不必要的内耗。
而清朝沿用古法,养蚕户分散于民间,由丝绸商人负责收购,相互竞争激烈,规模相对较小。
而且在现代生产工艺,因为守旧势力的作祟,一直得不到改良和发展。
1873年清朝生丝出口量是日本的3倍,1930年这个比例反了过来,日本达到30万吨,是民国的3倍。
光是一个烫死蚕茧,能让丝绸更加顺滑这一点,天朝就因为佛教的不杀生思想,到了民国十几年才开始在海的缫丝厂中进行,内陆的四川等地还是使用古老的方法。
日本出口的生丝,除了做丝袜以外,没有什么太大的用途。
而米国,则是日本最大的生丝出口国。
每年出口到北美的生丝,给日本带回数亿美元的外汇。
在柏林流社会中出现的尼龙丝袜,让日本大使馆的商务官员门异常震惊的同时也忧心忡忡。
他们害怕这种新式的技术出现,会摧毁他们脆弱的进出口结构。
所以,必须把这种丝袜的技术掌握在手里,如果掌握不了,那么也一定要把他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