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庾敳 想过快活日子,得有个哥哥(2 / 2)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首页

庾敳的正经劲儿就这么一闪而过,又恢复了惯常的吊儿郎当。在国家即将颠覆的时候,谢鲲变正经了,王衍变正经了,怎么庾敳还这么不正经呢?他那个严肃的老爹怎么没有打断他的腿?秘密在于,庾敳有一个正经的哥哥庾珉,承担起父亲对于好孩子的期待,谦让好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晋怀帝被刘渊俘虏了之后还忠心耿耿地随侍在侧,最后因为一次和刘琨里应外合逃跑未遂而掉了脑袋。

作为老三的庾敳充分地享受到了更多的宠爱更少的责任,保证家门不堕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老大庾珉的身上,父亲对于家族未来的忧虑和希望,父亲的言传身教,化身成鞭子皮带也大多落在了长子的身上。在庾珉的身上,基本没有个人的空间,他被一个大家族的责任塞满,为了继续保持家族在贵族名单上而循规蹈矩。庾珉的自我牺牲,换得庾敳拿到上流沙龙的入场券,活得恣肆洒脱。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卫家。不想当官的卫玠有哥哥卫璪承袭老爷爷卫瓘的爵位,老老实实地给皇帝做秘书,规规矩矩跟着怀帝去给刘聪做俘虏。长子的责任,卫玠在南渡前说得明白,他和卫璪在江边诀别时,拉着他的手说,“忠义是人们看重的品德,现在到了你殉道的日子,加油吧。”

长子的职责是闯天下,谋生存,为国家尽忠。哪怕豁达如魏晋时代,在这些名士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长子是家庭和国家的妥协:不是说,忠孝不能两全吗?那就把长子送给国家,去为皇帝出力,把小儿子留在家里,代替长子尽孝。在魏晋,家里死了双亲需要丁忧的时候,如果少子在家,长子就可以不用辞职回家,这是个不成文的约定。到后来,父母对于常常在家的幼子给予更多的仁慈和关爱,这造就了个性诡异的孩子都不太会是大儿子的定律。

一部魏晋的风流,如果不是孤儿的风流,大多是非长子的风流。小儿子们总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而不用担心遭到老爹的谴责:开先河的是荀彧的小儿子荀粲,发扬光大的是王衍的弟弟王澄,卫璪的弟弟卫玠,以及石苞的小儿子石崇。还有一个人,本来已经在山里盖了别墅,指望做官做得风生水起,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的哥哥罩着他玩乐一辈子。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哥哥吃了败仗,家族地位忽然衰落,振兴家族的责任落下来,让他在特立独行了半辈子之后忽然得一肩提起家族荣辱的责任。

这个人,叫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