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禁海令,是一把双刃剑(2 / 2)大明:开局科举舞弊?我考哭考生首页

他是贫民出身,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商人,那些商人为富不仁,甚至敢发国难财。

所以,他采取的一直都是重农抑商。

甚至不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朱元璋认为,若是解除禁海令,这些商人定然会和他们抢夺海贸,皇族的利益也会被瓜分。

叶轩瞧见朱元璋那副厌恶的模样。

心想:

朱元璋究竟有多厌恶商人啊?

叶轩道:

“商人重利,但他们促进了经济的活性,让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的活性?”

朱元璋和朱标还头一次听到这般新颖的词汇。

在他们眼中,经济是死的。

而在叶轩眼中,经济是活的。

这个观点让他们感觉新奇,就像是听神话故事里的仙人飞天遁地般神奇。

“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商人的本质,商人,究竟是什么。”

“商人,能够促进价值商品的流通。”

“强化商品信息的传播。”

“要知道,流通的商品才具有意义。”

“而让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桥梁就是商人,他们将商品从一个地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实现了商品的流通。”

“若是没有商人,商品就到达不了买家手中。”

“或许你们认为商人对国家没有贡献,然而,这并非正确的。”

“所谓人各有所长。”

“有人擅长打猎。”

“有人擅长种植。”

“打猎的人要吃粮食穿麻衣。”

“种植的人要吃肉穿兽皮。”

“这就需要交易。”

“以往村镇之间开市互贸,只是购买者和生产者进行交易,商人还未出现,可随着社会继续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壮大,宗族部落演变成国家体制。”

“这时候,购买者和生产者进行交易就产生了制约。”

“例如,盐产自海边盐矿,金属矿同理,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商品。”

“若是购买者想要购买,就要长途跋涉。”

“这时候,行商就诞生了。”

“他们让商品流通了。”

“将海边盐矿生产的盐,带到了国家的各个角落,将金属等商品也带到了其他的地方,卖给各个地方的百姓。”

“或许你们会认为,商人低买高卖,是与民争利。”

“实则不然。”

“百姓可以不购买商人的货物,而自己跋山涉水去购买货物。”

“商人只是提供选择。”

“并非强买强卖。”

“另外,商人让商品流通,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带动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大明是以农业为重心,商业很难影响到百姓和农业......”

叶轩一通嘎嘎解释。

朱元璋听了之后,脸色略有缓和。

但他依旧有顾虑。

商人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商人不好控制。

解除禁海后,恐怕商人第一个跟他们皇族抢海贸生意。

朱元璋委婉的说。

“这个容易。”

“提高商人的税收,特别是那些和番邦交易的商人,若是他们要将货物带进大明,也可从中抽取税。”

“另外,国家要引导好商人,给商人立规矩,划红线。”

“管控好商业。”

叶轩道。

商人毕竟属于国民,只要他身在大明,就归大明和朱元璋这个皇帝掌控。

想要整治商人。

还不简单?

朱元璋听得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