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岁一路溜溜达达,到了老宅,推门就进去了,不等见着人,就扬声喊,“爷,奶,在家不?”
老太太还在屋里,听到孙女的声音了。
“是岁岁吧,喊什么喊,赶紧的进来!”
李秋岁进屋,只看到老太太一人,问说,“我爷呢?”
老太太把孙女迎进来,“这两天地头下种子,二十多亩地呢,你爷得去看着。就你大伯和四叔,干活儿拈轻怕重的,没人在后头敲打,指望你二伯和几个伯娘,那活得干到立秋去!”
老爷子和老太太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操心这些。
李秋岁放下手里拎的东西,就说:“我这次带了牛家来,回头让我小叔去家里牵一头,我爷年岁大了,老胳膊老腿,少往地头跑。”
老太太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油纸包,打开让李秋岁吃,“你们家先用,用完了再让你小叔去牵。昨天就听说你家来了,还说怎么不见你人?”
李秋岁拿了一块点心,“昨天带了那么些东西,还带了那么些人回来,可把我娘愁坏了!家里就那么几间屋子,差点没住下人。”
谁让你那么大阵仗了!
老太太就笑,“那么些人,一个月得花销多少银钱,搁我,也要愁死了!”
小孙女昨天回家,她听人说了,想过去瞧瞧,家里就她一个人,还要看着粮食,脱不开身了。等家里边有人,天也黑了,还说今天得空过去瞧一眼,人这就来了。
李秋岁讪笑,“怪我没想周全,只想着人多,有人帮忙种地了。”
老太太就点她额头,“你爹手头要是有银子,赶紧再去置办几亩地,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
指望几亩地的出息,养活那么多人不现实,这话不必和老太太细说。
当初在府城,李秋岁比照郑家,发赵大几人月例银子。翠竹翠屏她们,在郑家,都是郑府给发的月例。如今这么多人,一个月光是月例银子,就要二十多两,不怪她娘急眼了。
李秋岁手里不缺银钱使,不说两个庄子的收益,就是做丸药,这两年就攒下几千两了。
还有卖出去的兰花,后来青恒又给递进来一千多两。
还有她买下人那次,多花了五十多两,买了娘仨个,他们后来也往城东的宅子悄悄塞了一千两的银票。
前后加起来,手里近万两银子了,她每次回来李家村,吃的,喝的,用的东西不少买,她也跟爹娘透露过,手里不缺银子使,他们照样能把日子过的苦巴巴,说到底,还是没有底气。
因此,李秋岁才要一回家,就抢管家权了。
李秋岁在老宅吃过早食了,回转,到自家院门前了,又看到了隔壁马老太太。
“马奶奶。”
李秋岁喊完人,直接朝自家走了。
马老太太撇嘴,她还想堵这丫头说两句话呢!
李秋岁压根不知道有人惦记她。
买山头这事,没费多少功夫,过了晌,李三祝回来了,带着官府发放的红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