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匈奴使臣(求收藏!)(1 / 2)大汉:反对和亲的我被发配边疆首页

“宣匈奴使臣,觐见!”

“宣匈奴使臣,进殿!”

“陛下有旨,宣诏匈奴使臣觐见!”

未央宫占地广阔,宫门深锁。

皇帝的旨意通过一层层传递,很快就传到了宫门之外。

不久,三名名身着胡服,批发左衽的匈奴男子来到大殿之内。

右衽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因此右衽成为汉人的象征符号之一。

与之相反,北方胡人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所以称为左衽。

这也成为了识别胡汉之分的重要因素。

为首的匈奴使臣满脸倨傲之色,不仅没有向皇帝行礼,更是大声念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安康。”

听到这句话,现场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

原本匈奴是没有这些繁琐的礼仪和称呼,这一切都是中行说到达匈奴以后才有的改变。

中行说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

昔年,老稽粥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

陪嫁的宦官中行说不愿意远赴塞外,但是当时负责的官员却严令他必须去。

中行说被逼急了甚至开口说:“必我也,为汉患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定逼我去,我一定会成为大汉的麻烦。

不过当时谁也不以为意,只当做是一笑料。

一个宦官,能掀起多大浪?

发泄发泄心中不满而已,都要路了,也没人跟他计较了。

就这样,中行说陪嫁到了匈奴。

没想到,中行说一到匈奴,立刻投降了匈奴,并给匈奴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教会匈奴人分类统计管理法。

在这以前匈奴人落后到能让人笑掉大槽牙。

举个例子,比如你问负责放牧的人,咱们有多少只牲畜,他会张口报给你。

你要是再问,有多少头羊,多少头牛?他就得又是手指头又是脚指头地扒拉半天,也算不明白。

你如果还想问,牛有多少头公的,多少头母的?一岁牛几头,二岁牛几头……他大概就得敲碎脑袋。

当然,如果你让他们记录下来,他们更是大眼瞪小眼。

但是这些事对中行说是小菜一碟。

从他来了以后,匈奴人学会了分类管理,学会了数学计算。

并由此建立了人口、牲畜、财产的档案管理。

第二,让匈奴人正确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缔结和亲以后,匈奴人看到汉人送过来的布帛、美食,眼睛都绿了。

那丝绸衣服既精美又柔软,穿在身舒服贵气。

林林总总的美食,对吃惯了牛羊肉的匈奴人来说,真是大饱口福,他们哪见过这么多品种繁多的美食。

中行说却对他们当头棒喝:“扔掉这些东西,千万别丢了本民族的东西!”

中行说告诉他们,匈奴所有人口加起来不足汉朝的一个郡。

匈奴人所有的资产加起来,也不低汉朝物产的十分之二。

如果匈奴人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离不开汉人的服装和食物,那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