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1 / 2)大唐便宜国舅生存记首页

“成功了,第一批一支小队就制出了十石的石盐,这还是石盐矿原料没有及时提供导致的,等到以后形成规模,石盐矿源源不断运输的话,石盐就会源源被生产出来,海盐也是如此,而且经过死刑犯的食用,石盐与海盐不仅比我们现在食用的粗盐精细,而且没有苦味,是最上等的精盐。”

“哈哈,好!尽快形成规模,盐厂这个消息暂时只有我们几个人清楚,暂时不要向外透露消息,等到规模形成,大量产出之时再行动。”

李世民的计划这些人都清楚,无非就是不相信那些以贩盐为生的家族们心生歹念。

能当皇帝的,还真不是普通人,一个个那真的是心眼子比马蜂窝还要多,一个产业都能联系到政治之上。

就在长孙安业感慨自己太简单之时,殿内的几人就已经开始商量这新盐制造出来之后如何分配了。

兵部的杜如晦,吏部的长孙无忌,就连工部的房玄龄都想要插上一脚,不过这几人并不是为了自己。

杜如晦一心都想着要改善大唐军队们的生活,事先就想着要将新盐率先投入军队,等到军队饱满之后,再通过军队渠道,公家渠道铺设到大唐各处去。

这个办法无可厚非,金元宝抱在怀里的小娃娃,要是没有强硬的武力负责保护的话,草原那缺食少盐的各个部落肯定会重新将目光齐聚在大唐境内。

而从军队开始实施,好处有三点,首先,军队率先食用新盐,可以向军士们战士陛下,大唐对他们的重视,有好东西都知道率先惦记他们,让他们对皇族,对大唐更加的忠诚。

其次,军队率先食用新盐,那对于锤炼军士们的体质,加大军士们的锻炼都是有一定好处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唐军队的整体战力,更可以拉进与草原‘勇士’们自小食用肉食的身体素质。

最后,有军队在后做保证,新盐的铺设会更加的顺利,不管是武力震慑还是武力运输,那些有心之人也不敢有强抢,毁灭的想法。

而长孙无忌则更加想要将新盐尽快地兑现成金银,这不仅仅是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国库,更是为了应付税收之前可能发生的各项灾害以及朝廷政策。

而且,大唐疆域如此辽阔,要想尽快将新盐铺设到整个大唐,那就需要更多的官员人手前往实施。

这个时候,那就是吏部忙碌的时候,各方博弈,势力人情交杂,哪一项都不是随意就可以确定的,他现在就已经开始确定己方的人手都可以插入多少人,多少人放给世家,多少人照顾新人,不过这一切都属于明面上的潜规则,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但并没有人挑明。

他们都明白,这件事最后还是要看陛下与臣子们的较量。

而房玄龄,想法就更不一样了,他完全就是想要给长孙安业这个自家下属谋福利,陛下应承的给新部门各项支持都还没有实现,现在长孙安业那边消耗的还是工部的物资。

工部本就不富裕,这又容纳了一个吞金兽,房玄龄这个工部尚书实在是入不敷出,要是不再在陛下这里争取些利益,他这个工部尚书真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谁都不是为了自己,每一个人的说法也都很有道理。

不管是想要为军队谋利,还是想要为旧秦王府的附庸,开国老将,还是离不开的世家势力,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

总而言之,博弈这才是这场会议真正的主题。

不断地磨合,不断地补充,这才是朝廷看不见的刀锋剑雨,好不容易看到此等高燃场面,长孙安业现在那真的是热血沸腾,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对嘛,这个节奏才对嘛,这才是真正的重点,制造新盐虽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之后的计划。

在长孙安业心里,画大饼也好,科技兴国也好,现在不过都只是一颗小小的芽,刚刚苏醒甚至都还没有萌芽。

可石盐的成功,就不一样了,只要石盐能够稳定大量产出,那就代表了朝廷将成功地将盐握在朝廷手中。

石盐的产出,注定会影响大唐的整个贩盐市场,更会动荡大唐的市场与朝局。

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石盐矿,在大唐有很多,但为什么那些眼中全是利益的商人没有将主意打到石盐矿之上呢?

无非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提纯法,而通过他们那种粗显的提纯方式提纯出来的石盐那都是有毒的,吃多了会死人。

可现在经过长孙安业多增加的几道过滤析出流程,这些石盐一下子就翻身做了主人,一下子就成为了香饽饽,不仅盐粒子精细了许多,产量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产量一上去,势必就会冲击现在的盐价,这要是大肆抛售出去,朝廷一定会大赚一笔。

而现在这场博弈,就是为了这些石盐背后的巨大利益。

长孙无忌话里话外都是要为秦王府旧臣着想,不管这场生意多大,他的想法就是要先让自己人先吃饱。

而作为大唐首相的房玄龄,则眼界开阔的多,心胸之中容纳了整个朝堂,直接将大世家贵族也都考虑了进来,奔的就是稳定朝堂。

至于杜如晦,也是一心为国,满心满眼都是要增加大唐军队的整体实力。

这两人真的不愧房谋杜断一词。

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说的李世民那是一阵的皱眉。

看的长孙安业那是津津有味,就是现在没有吃瓜必备零食,不然长孙安业还真就不分场合来个葛优躺了。

最终,开始魏征站出来,对着李世民一阵劝告:

“陛下,不管现在如何,现在的大唐最关键还是需要稳定与团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