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灾难(1 / 2)从娶了盛华兰开始消失首页

时间拉回几个月前...

李家争地案结束,在周边不过是留下一份谈资而已,但对于李元来说,只是他辛苦的开始。

一天中上午要处理公务,而下午就要去县外诸乡视察。

半个月来,永城县的十四个乡,李元都跑遍了。

根据韩景相公的新法,新设立的保甲法设立的二十六个大保的保正,李元也都见过一遍。

原本的积案,又都断了几个。

解决了两个村子田地争水的纠纷、兄弟争产之类的纠纷,也都加以安抚和调解。

另外就是来自朝廷的新法的推行情况,李元也要加以推行,试试新法,看好不好!

不过作为知县的李元忙忙碌碌,下面在展昭回毫州后新招来的几个幕僚也是跟着在忙。

一个叫萧山的坐镇衙中,帮着监督钱粮。

一个叫张津的跟随李元,每天到了傍晚才风尘仆仆的回来。

最后一个老夫子柳林,李元安排在了县学作学官。

柳林果然不负他那头白发,柳林的文学水平的确出色!听他自己说,就像是汴京的有名才子到了乡下地方,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平了!

加之李元的支持,柳林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已经让永城县的士子们心服口服了。

......

这天晚间,

三位幕僚回来碰见,各自都脸都瘦了,不由得也是摇头感叹,给这位父母官做幕僚,还真是辛苦。

没办法,给太多了!

晚间吃过饭后,三人坐在一起闲聊,而李元则在书房中,看永城县旧时的陈案。

“总觉得子进在急着什么?”

柳林很少听说过如此勤勉的知县,在他看来,李元已经忙得不像一个官了:“真要说起来,子进半个月前把那桩争产案拿出来,在我看来就是有些急了!其实可以慢慢来的,用不着一上来就冒险。”

李元的心思,张津倒是有些明白:“能不急吗?看眼下县里的情况就知道了,今年的大灾怕是是不得了啊!”

“可这跟李家的案子有什么关系?”

“人望啊!”

张津长叹道:“知县大人要得就是人望,方才迎难而上!靠着潜移默化,你说知县大人要多少时间才能攒下如今的威望?能让小吏不敢欺瞒?能让百姓心悦诚服?现在呢,一个案子就够了!”

萧山也跟着道:“没有足够的威望,怎么能在大灾时,安定本县人心,如臂使指的指挥本县百姓救灾?如何能压迫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不要囤积居奇,趁势搜敛民财?”

“但也不至于这般心急吧。”

柳林声音转低:“子进该不会是要帮着李相公,才如此急进?”

要是有大的灾伤,宰相必然要出来负责,除非……,否则灾情继续下去,李,韩两位宰相肯定要离任的。

“知县大人要是真的急着帮李相公,就不会到永城县来做知县。”

张津说得一点忌讳都没有:“以知县大人的家世跟在天子身边都绰绰有余,那需要外放到永城县来?有天子看顾,有宰相支持,什么职司拿不到手?!”

“而只要在汴京,总比在永城好帮李相公!”

一旁的萧山,柳林不说话,沉默。

张津也没心思再说了了,便摇头一叹,各自散去。

……

而到了第二天,该忙碌的还是要忙着。

萧山算着钱粮上的帐,监督着户工诸曹,而柳林照例去县学。

李元则带着张津去视察县中的医馆。

照律条,州县城中都该有医馆,而且由官府支持,医生就在县衙边坐馆,医治百姓。

同时按照敇令,每逢夏日,县中都有两百贯汤药钱,用来散给百姓防暑药物。到了冬天,若是无名路倒死尸,也是官家出钱将之收敛火化,然后掩埋。

这一条条律令定得那是其实极好,可有几个真个照着去做的?

毕竟要出钱啊!

而李元现在就准备将之一条条的实行起来,该节省的节省,那些吃喝玩乐的费用都会投入到备灾上来。

该用的则用,他准备建的疗养院,先快一点将架子搭起来。

同时已经在县外的一片空旷荒地上规划好了地皮,以备即将面对的成千上万的过境灾民。

时间就在李元忙碌中过去了,大周不出预料的发了大灾!

天佑六年七月初一……

天依然是晴着,一点云翳都看不到。

只是不再发蓝,而是因为被风卷上天空的灰土而带着蒙蒙的黄色。

也就在这一天,第一股因受旱灾、蝗灾活不下去超过百人的河北灾民,渡过了汴河,进入了永城县境内。

灾民来了!

这消息让李元不由得心惊。

听了消息,就骑上马,带着随从往北面的渡口方向去。

就在李中墓边不远,李元见到了这股背井离乡的灾民,大包小包的背着、挑着,有的还推着独轮车,小孩儿们不是坐在箩筐里,就是坐在车上。

见着一队马队直奔而来,其中有许多还是跨弓带刀的壮汉,灾民们一下都被吓得四散奔逃。

幸好张津连声高喊:“各位百姓,不要惊慌,永城县的知县大人来探视各位。”

灾民们这才战战兢兢的站定了下来。

李元先远远的下马,然后慢慢的走上前,几名护卫拿着刀要走到他的前面,却被他推开。

灾民们各个面有菜色,衣衫褴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