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伏击战,八旗兵伤亡一万余人,导致各路清军惶恐不安不敢救援永兴。
喇布与穆占相互推诿,坐视硕岱被围。
有贤王之称的岳乐也慑于马宝威名不敢领兵来援。
为了守住永兴,康熙只得从湖南、湖北、江西、陕西、福建等地调兵,将八旗精锐全都压上,轮番救援却依旧突破不了马宝防线。
数万清军被马宝死死压在城中,断粮之后被迫食用野菜、野草、老鼠并杀马充饥,疲惫不堪,城池危在旦夕。
永兴一克,吴军就能打通与两广的联络,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连成一片,成为周军稳固大后方,从此再也不必担心后方失火,能够集中兵力与清军对决。
然而正如眼下情况,吴三桂的突然驾崩让即将攻破永兴的马宝仓促撤军,结果吴周集团就此失去战争主动权,一退再退。
这也是为何王五认为马宝勇则勇矣,但只能为将不能为帅的原因。
吴周集团能被称为帅才的只有两个。
一是吴国贵,一是王屏藩。
换作这二人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选择在这节骨眼撤军,纵是真的要赶回武昌,也得先将关洛防线完全控制住再说。
这就是战略眼光的欠缺了。
马宝师承明晋王李定国,师徒二人于战略眼光这一块,的确差了些。
马宝这一撤,王五要么孤军攻打汝州、洛阳,要么也就此退回南阳分兵四出经略周边地区,如果吴军主力就此暂停北伐,只能将破局的希望放在西北。
也就是西攻潼关,拿下西安。
但汝州就在眼前,王五实在是不忍放弃中原的大好形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孤军北伐。
先取汝州,再攻洛阳,届时哪怕吴军主力仍然按兵不动,起码还能控制河南一半土地和人口,形成吴军随时渡河北伐的姿态,迫使清廷从其它战场抽兵增援河南,从而间接减轻其它战场的压力。
也就此塑造他平虏侯才是北伐第一人的形象,换取吴周集团主战派对他的支持。
田文提醒张天福万一知道吴三桂驾崩消息可能出工不出力。
“让张天福打头阵,我们在后面,他若敢磨蹭不进,就拿他脑袋祭旗!”
说完,犹豫了一下,王五又补了一句,“告诉张天福,破城之后府库收剿赏他一半,官绅女眷均由他支配。”
这显然是刺激张天福和忠信镇那帮降兵卖命。
不过王五不知道的是,马宝之所以紧急撤军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吴三桂驾崩,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最大的原因是满清的安亲王岳乐指挥包衣大军经开封渡口直插许州,前锋已经进至襄城。
马宝在襄城没有留多少兵马,一旦襄城被清军重新占领,不仅他的后路被切断,吴军主力也会面临岳乐的威胁。
这要是吴三桂还在,马宝压根不怕岳乐,可现在吴三桂死了,中枢的大乱必然会对前线产生影响,因此哪怕知道自己这一撤西线的平虏侯部失去接应,马宝也只能无奈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