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事态大变
宣德十年正月
时下正值春节,百姓皆张灯结彩,互相迎走相告,集市更是热闹非凡。
近些年的改革让百姓生活变好,年味自然也就越来越浓了。
可皇宫却是一片乌云压顶。
“咳咳咳。”
乾清宫内传来明宣宗的低咳声。
往日威猛健壮的黑胖大方脸,此刻躺在外罩明黄轻纱的龙床上虚弱不堪,好似随时要飞升一般。
孙皇后坐在床边接过一旁宫女递呈的汤药,徐徐喂与明宣宗。
“咳咳,镇,镇儿,叫镇儿来。”明宣宗抓住孙皇后的手虚弱道。
孙皇后用自己的手覆上明宣宗的手,叹道:“就来,今日文华殿事毕便来看你,别急,啊。”又用另一只手轻拍明宣宗的胸口为他顺气。
“好,镇儿,忙,朕不,怪他。”明宣宗说完便又睡下了。
文华殿
本来是皇子读书之所,但由于今年明宣宗突染恶疾且来势汹汹,太医院束手无策,转瞬便病卧床榻无法理政了。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明宣宗当即便趁着人还清醒下旨由太子苏黎持玺,全权代理国事。
拜苏黎前四年疯狂刷功绩所赐,对于太子八岁便全理国事众臣皆视若罔闻。
“殿下,此乃嘉兴、湖州知府于今年水灾的折子。”杨荣递呈道。
苏黎打开奏折一看,是自宣德七年始,后陆续反复,之前国库不丰,遂赈灾不全,只减免了赋税,而今希望朝廷能拨款修水利治水。
“此奏可行,也不必从他处征调民夫了,就通知受灾区百姓兴修,管一日三餐直接以工代赈,并发放月钱,着夏尚书落实。”苏黎说着便在折子上朱批了准奏。
“是,殿下。”夏原吉当即回道。
此时,英国公张辅向前递折道:“此乃微臣于强兵一道的提议,望太子斟酌。”
苏黎接过查阅起来,发现是对重置边境卫所的倡议,和完善卫所的方针,还有军饷粮饷的发放。
“此计可行,自仁宗和父皇弃置卫所至今,我朝的边境线一直在内移,若无奴儿干都司从旁牵制,京师危矣。英国公的提议采纳,重置卫所,但孤想将卫所作为边境岗哨,战时后勤,无战自给自足。主力军便以募兵为主,所以希望各处卫所举行比武,优者入主力军,其余留守,一个卫所置兵三千至八千即可,并取消卫所军官世袭制,改为功勋晋升,前线军官伤残后可转业进卫所处理后勤事宜,严禁卫所军官私占卫所屯田。
(明朝时期的常备兵马一直维持在一百万左右。
这都要感谢朱元璋的卫所制,可以不用由朝廷承担全部军费,卫所可以屯田自产自销,但由于卫所军官为世袭制,所以后期的战斗力退化的十分严重。
但是偏偏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还是卫所世袭出来的……
所以说这玩意儿,悬啊。
不过明初卫所还是战力不俗的,但不俗,不代表就能跟蒙古铁骑一对一了,毕竟明朝主力还是以步兵为主,面对骑兵难免乏力。所以明初的抗蒙主力,主要都是朱棣带着五征的五十万精兵,后面保卫京城的也是这批老兵。
而明朝的卫所制,真的是个天坑,它不是没有价值,但它的军官世袭制直接让明朝后期的军队战斗力垮掉,跟清朝的八旗制有一样的弊端。)
每年让地方举行兵演,择优者送京入孤亲军统训,地方军团每三年换一次军区驻扎,每五年举行一次大汇演,每十年举行一次大阅兵由各地军区选出最优者上京受检。全国按地域总设镇北、镇南、镇西、镇东、镇中和镇京六个军区,以此练万能之师。
限定男子征兵年龄从18一25,超出或低下的一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