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相对于原来的“列宁格勒”级驱逐舰,“明斯克”级驱逐舰在舰艇外观上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变,仅艏楼外形稍有不同。
虽然“明斯克”级的动力系统仍然采用了汽轮机和锅炉交替布置的方式,但是解决了“列宁格勒”级上存在的螺旋桨设计缺陷和舰身强度不足的问题。
“明斯克”级驱逐舰连同首舰“明斯克”号在内一共建成了4艘,因为相比于“列宁格勒”级并没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经常与“列宁格勒”级驱逐舰混编使用。
首舰“明斯克”号曾经参加过苏芬战争,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先被德国空军炸沉,随后又被捞起修复,继续服役至战后。
“明斯克”级4艘舰中,表现最好的是“巴库”舰。
该舰在被调入毛熊红海军北方舰队后参与了数次大型护航行动,为毛熊战时北极航线的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被授予了一枚红旗勋章。
总体来说,“明斯克”级更多是一款“技术验证舰”。
毛熊红海军将在“列宁格勒”级驱逐舰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明斯克”级驱逐舰上进行了验证,以观察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虽然“明斯克”级驱逐舰也顺利撑到了战争结束,但是因为改进意义不大,因此战后也被改装成了毛熊红海军新技术海上验证平台,也算发挥了余热。
(纯正毛熊血统的苏联驱逐舰至此断绝,从“愤怒”级开始的毛熊驱逐舰都是意大利血统,更不用说“塔什干”号是地道的意大利船了)
作为毛熊红海军装备的第三款国产驱逐舰,“愤怒”级驱逐舰的诞生和毛熊的五年计划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带来的巨大成功,毛熊相关决策者认为苏联有能力大规模建造优秀的国产驱逐舰。
于是,责成第1中央船舶建造设计局开始相关设计。
虽然从1932年开始第1中央船舶设计局就开始了相关设计,但是直到1934年年底,相关的设计方案才获得相关管理机构的确认。
新型驱逐舰被编为7型工程,共建造53艘,首舰被命名为“愤怒”号,“愤怒”级驱逐舰至此诞生。
严格地说,“愤怒”级驱逐舰并不是一款纯毛熊设计的驱逐舰。
因为此时的毛熊仍然缺乏现代驱逐舰的设计经验,加上此时毛熊和意大利的关系还算不错,意大利方面不仅让毛熊设计团队详细参观了自己的“西北风”级驱逐舰,还向毛熊方面提供了全套“西北风”级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和相关图纸。
而毛熊方面也不客气,既然意大利的“西北风”级驱逐舰性能看上去不赖,那就照抄吧。
于是,除了“愤怒”级上的武器装备和配套设施是毛熊国产的,“愤怒”级驱逐舰机械动力布局和舰上设计和“西北风”级驱逐舰如出一辙。
“愤怒”级上下充满了浓浓的意大利风格,即高射速、高航速设计风格。
动力方面采用大型单烟囱结构机械动力布置、短艏楼设计。
其主要武备为4门130毫米舰炮和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防空武器方面则比较丰富,除了2门76.2毫米高射炮和2门45毫米高射炮之外,还根据各舰的实际情况布置数量不等的高射机枪。
当1938年首舰“愤怒”号加入毛熊红海军后,“愤怒”级驱逐舰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仍然是短艏楼设计导致舰内空间不足,许多水兵甚至要两人挤一张床。
其次是高速航行时重心不稳,甚至会发生船体震颤的情况。
虽然相关设计机构在后续舰只上采用了一些弥补手段,但是总体上也没能改善“愤怒”级驱逐舰的这些致命缺点。
不得已之下,毛熊红海军只能够将原本53艘的计划建造数量削减到28艘。
在卫国战争期间,“愤怒”级驱逐舰和“列宁格勒”级、“明斯克”级驱逐舰一样,因为重要港口的丢失,大部分情况下,除了充当移动炮台对陆进行火力支援外,就是参加北极航线的护航活动。
等到战争结束时,28艘的“愤怒”级驱逐舰中,前后共有10艘被击沉或者击毁。
相比起失去了毛熊风格,缺点鲜明的驱逐舰部队,毛熊的潜艇部队更值得称道。
要知道毛熊是世界各国之中较早独立发展潜艇的国家之一。
1717年,居住在莫斯科省巴克罗夫斯基村的叶菲姆·尼科诺夫,给当时的毛熊皇帝彼得一世写了一封信,向彼得一世皇帝报告说,他设计了一艘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船只,这艘特殊的船只可以潜到水下把敌人的船只击沉。
于是,叶菲姆·尼科诺夫被彼得一世皇帝召至彼得堡。
1724年,当时一些技术人员根据叶菲姆·尼科诺夫的设计建造了一艘潜艇,这是俄国的第一艘潜艇。
1834年5月,俄国的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希尔德工程师在彼得堡设计并建造了一艘潜艇,该艘潜艇的排水量为 16t,主尺度为 6.0m×1.5m×2.0m,下潜深度为 13m。
这艘潜艇的壳板材料是铁板,其厚度为 5mm。
该艘潜艇的艇艏向前伸出一根长杆,长杆的端部装载一个质量为 16kg的水雷。
1876年,毛熊的斯捷潘·康·杰维茨基工程师设计了一艘潜艇,该艘潜艇于 1879年建造成功并且在加特钦斯基湖中进行了潜浮和水下航行试验,试验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1903年,由巴布诺夫工程师等人设计的“海豚”号潜艇在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成。“海豚”号潜艇是毛熊真正用于军事目的的作战潜艇。
该艇的水面排水量为 113t,水下排水量为 123t,长度为 19.7m,宽3.4m,艇上装有两具鱼雷发射装置,水面航行时利用两台 3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航速为 10kn,水下航行时则利用艇上的推进电机,航速为6kn。
1905年—1912年,毛熊建造了“鳗鱼”号、“鲨鱼”号、“豹”级潜艇,这些潜艇的建成,标志着当时毛熊的潜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站期间,毛熊建造的“黑鸭”级潜艇性能受到了当时毛熊海军潜艇部队的首肯,因此毛熊海军决定批量建造“黑鸭”级潜艇。
“黑鸭”级潜艇的批量建造计划是于1915年开始实施的,但是由于 1917年的十月的隔命爆发,“黑鸭”级潜艇的批量建造工作被中止。
1908年10月,“螃蟹”号布设水雷潜艇在尼古拉耶夫的纳尔法利造船厂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布设水雷的潜艇,利用潜艇在海上布设水雷的做法是毛熊首创的。
“螃蟹”号潜艇建成之后,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海军的注目和兴趣。
1915年,“螃蟹”号潜艇布设的水雷,曾经先后炸沉了土鸡的“布列斯拉乌”号巡洋舰、鱼雷艇和内燃机船,在第一次世界大站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十月的隔命胜利之后,苏维埃十分重视潜艇的建造与发展。
1926年3月,苏维埃与德国在柏林举行了一次有关海军发展事宜的秘密会谈,其后,德国同意向苏维埃提供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那些潜艇的设计图纸。
1926年7月,德国4艘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苏维埃一边与德国进行接触以便寻求德国的帮助,一边制定苏维埃的海军发展规划。
在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潜艇被列为苏联海军发展的重点,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最初制定的海军舰艇建造计划中包括 18艘大型潜艇和5艘小型潜艇。
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执行不久,苏维埃高层领导很快便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拟定建造潜艇的数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之后的目标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要建造88艘潜艇。
其中“十二月党人”级潜艇6艘、L级潜艇6艘、“梭鱼”级系列Ⅲ型潜艇4艘、“真理”级潜艇 3艘、“梭鱼”级系列V型潜艇 12艘、“梭鱼”级系列V-1型潜艇 14艘、“梭鱼”级系列V-2型潜艇 13艘、“马留特加”级潜艇30艘。
毛熊1917年十月的隔命胜利之后,在其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苏维埃海军便拥有了许多潜艇,而且那些潜艇基本上都是十月的隔命之后苏维埃自己设计和建造的潜艇。
毛熊在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所拥有的能力已被世界各国认可和注目。
毛熊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在潜艇的设计和建造方面逐渐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毛熊一直没有放松获得德国潜艇技术的努力。
当时德国人不愿意向毛熊提供更多的潜艇技术,仅仅同意提供有限的援助以帮助毛熊设计潜艇。
于是, 1933年,德国人把S级潜艇的图纸卖给了毛熊。
接着,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德国人又把有限数量的MAN型柴油机卖给了毛熊,以便将其装备在毛熊的潜艇上。
随着潜艇拥有数量的不断增加,毛熊海军逐渐明确了各种潜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并把他们拥有的潜艇进行了划分。
经过划分之后的苏联潜艇分为四种类型—远洋型潜艇、大型潜艇、中型潜艇和小型潜艇。
为了便于对这四种类型加以区分,毛熊海军在这四种类型潜艇的编号前面分别冠以字母 K、B、S和 M。
即K表示远洋型潜艇,B表示大型潜艇,S表示中型潜艇,M表示小型潜艇。
1933年7月,毛熊批准了1933年—1938年期间的海军建设计划。
根据这项建设计划,毛熊打算总共建造 369艘潜艇,其中大型潜艇为 69艘,中型潜艇为 200艘,小型潜艇为 100艘。
在完成这项庞大的建造计划过程中,毛熊人采用了经过改进和完善的建造工艺。
潜艇的大部分艇体采用焊接工艺代替了过去所采用的铆接工艺,并且于1934年成功地建造了全焊接的潜艇。
由于采用了焊接工艺,毛熊海军潜艇艇体的强度得到了空前提高,同时在建造潜艇的过程中还节约了大量的钢材,建造潜艇的周期也大幅度地缩短。
后来,毛熊对最初制定的潜艇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修改,决定在 1933年—1938年期间计划建造的潜艇总数为198艘,其中M级系列Ⅵ型潜艇26艘、M级系列Ⅵ-1型潜艇 20艘、S级系列I型潜艇 3艘、S级系列列-1型潜艇 47艘、SHCH级系列X型潜艇32艘、L级系列XI型潜艇 6艘、M级系列X型潜艇 5艘、M级系列X-1型潜艇 46艘、L级系列Ⅷ型潜艇7艘、K级系列XIV型潜艇6艘。
毛熊海军建造的S级潜艇实际上利用了德国提供的设计图纸。
在建造S级潜艇之前,一些毛熊的潜艇设计师被派往德国,与德国的潜艇设计师共同协商该级潜艇的设计修改问题。
接着,三名德国工程师被派遣到毛熊的列宁格勒去帮助毛熊人建造S级潜艇的首制艇。
S级潜艇的首制艇是于 1934年12月31日在列宁格勒的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的。
第一批建造的S级系列型潜艇共有3艘,它们最初分别被命名为S-1,S-2和S-3号潜艇。
而M级、SHCH、级 L级和K级的各系列潜艇都是毛熊的潜艇设计师自行设计并自己建造的。
在这一期间,苏联海军除了建造潜艇之外,还对潜艇上的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也就是目前人们所说的潜艇 AIP系统。
毛熊海军开展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研制工作是于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
1938年8月,毛熊制成了一台 REDO型不依赖外界空气的柴油机,并将该机装备在S-92号潜艇上。
S-92号潜艇曾经进行过数次航行试验以及下潜试验,但是该艇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更多的试航时,战争便爆发了。
于是,S-92号潜艇便于 1941年被保存在列宁格勒的苏达米赫造船厂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站结束之后,S-92号潜艇的试验工作才得以重新继续下去。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3年,再加上前两个五年计划,到 1941年6月德国纳粹军队进攻毛熊时,在这 14年期间(即从 1928年到 1941年德国纳粹军队进攻毛熊时为止),毛熊海军总共建造了215艘潜艇。
1939年9月,当欧洲大陆卷入第二次世界大站时,毛熊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艇部队,此时,毛熊海军在役的潜艇共有 168艘。
此外,列宁格勒的各造船厂里还有37艘潜艇正处于建造状态或舾装施工状态。
1941年6月22日,当德国纳粹军队入侵毛熊,两国之间的战争爆发时,毛熊海军总计拥有215艘潜艇。
从数量方面来说,毛熊当时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下作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