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出来混,迟早要挨揍(1 / 2)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首页

这种每天都有钱进账的感觉太爽了。

攻取杭州之后,永历没有多做停留,马上北上,下一站,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当年就是在南京登基,一统天下,创立了大明基业。

所以,收复南京的政治意义要大于战略意义。

南京,必须马上拿下,刻不容缓。

此刻白文选和王兴也赶到了杭州,郑成功因为走水路,稍微慢了点。

永历没时间等他,派人传命令给郑成功,让他别来杭州了,直接率水师从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直接来南京。

他则带着余下众人,直奔南京而去。

这次清朝派来的苏克萨哈总结了鳌拜上次战败的经验,没有贸然率兵千里奔袭。

而是很保守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推进。

毕竟长江以北还有好几个省份还在清朝控制中。

苏克萨哈一改往日清军横征暴敛的模样,到处宣讲清军义举,该给钱给钱,该给粮给粮。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清朝入关已经十多年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永历这个政权。

历史上的南明很混乱,也很窝囊,三天两头一个政权,老百姓哪里搞得清楚。

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也早盼着朱明赶紧完蛋。

要不然怎么会有“开门迎闯王”之说。

老百姓只关心天时好不好,庄稼长得怎么样,自己能不能吃饱。

至于谁当政跟他们没半毛钱关系,因为不管谁上台都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

所以他们的理念就是:谁给我吃饱肚子,我就跟谁混。

因此,苏克萨哈一路下来竟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很不可思议,可确实如此。

他当初从北京带来的人马不多,也就五万多人。

不过随着他一路南下,到处制造舆论,招兵买马。

不得不说,苏克萨哈确实是一个制造舆论的高手。

他很巧妙的抓住了明清两个政权交替下,老百姓那微妙的心理。

他告诉中原各地的百姓,永历政府攻下一个地方,直接屠城。

那他为何要屠城呢?

因为永历政权认为中原的老百姓背叛了大明。

他们本来是大明的子民,现在却奉清朝为主,不仁不义。

永历政府要杀光这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

苏克萨哈把清朝各个统治者说成是来拯救老百姓的救世主。

这些舆论,效果很好。

等苏克萨哈到达南京的时候,他手下已有三十多万人马。

这与永历当初收到的情报相比,人数已经翻了六倍多。

王兴、白文选、尚之信、郑成功和耿精忠等人带的人一共也才二十万不到。

二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

不过,这时候的永历可没想那么多,一路势如破竹的他早就幻想着要带群臣在南京开party了。

永历十五年十一月,永历率众人攻到南京的时候,苏克萨哈已经恭候多时了。

老规矩,先礼后兵,永历派人去劝降。

苏克萨哈非但不投降,还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给永历。

皇太极很喜欢看《三国演义》,他的这些部下估计也耳濡目染了一些,竟然学起了诸葛亮对司马懿使的那一套。

后世穿越而来的永历对这方面看得很开,哪怕送丝袜过来,他也不会介意。

永历思想开放可并不代表他的部下受得了。

苏克萨哈,你这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你名字这么难念,还这么长,不知道你的命长不长?

尚之信和耿精忠两位年轻人血气方刚,二话不说就率众人攻城。

老朱执政期间,南京是明朝的首都,朱老四造反之后才迁都北京,后来南京就作为明朝的陪都,延续至今。

以老朱的为人风格,这南京城墙必须建的比南天门还要扎实。

去过南京,走过南京城墙的朋友应该知道,南京城墙很厚,很硬。

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

虽然现在只有不到当时规模的三分之一,可仍能看出当初的宏伟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