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我废了你(1 / 2)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首页

他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张煌言。

当然,他并不是为他自己鸣不平,而是替他的前任领导挺身而出。

张煌言的前任领导,是鲁王朱以海。

明末天下大乱,诸侯纷纷拥兵自立,鲁王朱以海也不甘寂寞,打算过一把皇帝瘾。

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地在山东兖州。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入关劫掠,兖州被清军攻破。

朱以海的哥哥鲁安王朱以派自缢而亡,他躲在死人堆里才逃过清军的屠杀。

死里逃生后的朱以海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承袭鲁王之位。

但仅一个月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并计划向山东用兵,朱以海只能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清顺治二年(1645年),钱肃乐、张煌言等起兵浙东,拥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隆武政权破灭之后,名将张名振提了一个很牛逼的“隆中对”。

这个政策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下来,现在估计就没朱由榔啥事了。

张名振向朱以海完整地阐述了先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再收复江南和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具体步骤是先攻取清军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先立足)。

这个跟朱由榔先攻取缅甸再往内地慢慢发展的方针不谋而合。

再利用“监国”名义和声望,招揽人才,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再造势)。

同时妥善处理好同海外邦国的关系,争取朝鲜和日本出兵相助(找外援)。

在西南桂王(朱由榔)称帝上,不再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让桂王政权尽量拖住清军。

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三分天下(清廷、朱由榔和朱以海)之势,待江南空虚之时,用精兵袭取南京,则明朝复兴有望。

你瞧瞧,你瞧瞧,真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可惜啊,可惜!

又是亡于内斗。

朱以海的第一步收复福建因为同室操戈,被迫胎死腹中。

此后,便一蹶不振。

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清朝总督陈锦等率兵攻舟山。

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

郑成功原为隆武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

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

后来,朱以海与郑成功不和,朱以海便自去监国称号,长居金门,一直到今天。

洪兴皇帝朱由榔重新定都南京之后,张煌言想起了他的前老板还在金门海岛上吹海风,便上书洪兴,想把他接回来。

张煌言很不凑巧,他的奏折才交上去,朱由榔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削蕃。

皇帝的这个举动让张煌言有点意外。

但他想着皇上应该不是不讲情面的人,便很头铁地对洪兴皇帝的削蕃举动提了反对意见。

但他这回是踢到钢板上了。

洪兴就是要趁着这些宗室凋敝之时,迅速瓦解他们,让他们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洪兴看着张煌言的奏折,火冒三丈。

什么宗室血脉,什么骨肉亲情,都是放屁。

老子吃糠咽菜天天挨打的时候怎么没人跟我谈骨肉血亲,现在天下暂时平定了,你跟我谈感情,去尼玛的吧!

二话没说,洪兴立即召见张煌言。

“张尚书,近来身体可好?吃早饭了吗?”

洪兴边吃早餐边问张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