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京城变动(下)(2 / 2)兴汉季首页

袁绍面色稍敛,皱了皱眉,道:“未知究竟是何条件,竟让皇帝陛下陷不义也要放尔?”

直到现在,袁绍仍旧拿不定张让到底是怎么出来的,这关乎了他杀不杀张让。

“孺口小儿!”

张让直接嘲讽拉满,笃定了袁绍不敢杀自己。

袁绍也没了耐心,对左右道:“宫里可有消息?”

一人上前回话:“前些时日卑下花大价钱买通了一位奴婢,本想探听些消息,只是没过两日,那奴婢就被杖毙了......”

袁绍皱眉,探听不到消息才是最坏的消息。

“尚书台中也无有消息,诸公都抱病不见,更有甚者,大声斥问卑下何日入的京城,极力与卑下撇清关系。”

袁绍闻言更是慌了手脚,没想到仅仅过去数月时间,原本袁氏提拔的那些个门生故吏们不仅不与他们合流,反而都来踩他们一脚了。

这对袁绍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群故吏如果都不愿意拉他们一把的话,朝廷对袁氏故吏展开清理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外放在州郡的故吏,甚至袁家人也会以各种借口弹劾,免官,甚至交廷尉议罪!

这就叫倾轧!

想也不用想,能坐到如此高位的人,有几个人的屁股上没沾点翔,谁经得起廷尉彻查?

这个道理,古今都适用,名曰党争。

“从甲第,步广里,永和里诸公递交名帖,一个都不要遗漏。”

袁绍从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想要在还没有展开清洗的时候奋起一搏,只要有一个九卿愿意见他,他就能给出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达成一笔政治交易。

这就是累世公卿的底气。

......

随着年节气分氛的逐渐散去,除了没有宵禁外,其他的已经没了先前热闹的气氛,人们逐渐回到了生产。

得益于如今新朝轻徭薄赋,民众的生产意愿也得到了加强,雒阳外荒了许久的田地也终于有人愿意耕种,原本逃离的百姓也逐渐回来,总的来说,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前行。

还有几个月,卢植就年过六十了,如今的他,在政治上绽放了第二春,看起来比五十的人还要有精神。

何颙看着批阅着奏疏的卢植,颇有些感慨,如今的尚书台里,大概分为四派,仆射一派,大约为帝党,但是钟繇自领尚书仆射后,一直就是小透明,唯命是从,不计在何颙的威胁范围内。

袁派,如今和御史大夫杨彪打的火热,甘为门下走狗,与侍御史们一道为政,就是见谁咬谁,博名声,风光的很。

何派,何颙为首的党人,曾经为大将军何进拔擢的人居多,自何进被关在府中自省之后,一干人等纷纷抱团取暖,如荀攸,逢纪等,虽只是新晋尚书郎,只做些抄录奏疏,记录的职责,但胜在年轻,以他们的能力,可谓是潜力无限。

剩下的就是卢植一派了,以尚书为团,先前的子钱商人一事,主要推力与阻力就是这群人。

大致都是雒阳豪商豪强的家族希望,何颙不想跟他们扯上关系,也不想得罪他们,就索性扔给卢植了。

如今局面算是安定下来了,何颙有意无意的,也开始排挤起了其他人,比如卢植,何颙以他擅军国事为大义,在复核中平六年发生的军事行动,予功予过。

不仅是个得罪人的活计,还接触不到钱粮事,因此也就无权过问那抄来的两千万石漕粮的去向了。

因此,何颙几乎以独断的形式,任免了大司农官署内六百石曹、椽吏的一系列人事变动,以及廷尉官署的些许变动。

别看只是些不起眼的职位,甚至伤不到光禄勋的一根手指头,但就是这些曹椽吏,却关乎了大司农府内民户,钱粮调动的核心。

皇帝先前召三公等重臣议事,独不召见大司农及廷尉,何颙卢植等有先见之明的人已然意识到皇帝对他们的不信任,因此才有这一次小小的试探。

在廷尉,何颙以赏罚不明的罪名问罪了廷尉,罢免了左右监,卢植又任命了左平一职,将廷尉的诏狱掌握在手,进一步将尚书台的权力扩大,又以核查中平六年来天下郡国案的名义,将死刑复核的权力抓在了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