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九号塘人影攒动,大黄鱼到了收获期,庄鹏以每天二十元的价格从村里雇人帮忙,并租了三十多条舢板船。网箱里的大黄鱼长到了三十多公分,尾尾金黄健挺跳跃,大日头下的鳞片,透着一种长屿岛不曾有过的色彩,让人们联想到珠宝店的门头。
许多年轻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一直以为大黄鱼的往事是大人们编的故事,此时此见此等真实,令人惊叹更令人眼红。
岸边同样站满了人,人们就像在迎接某种归来一样,一个个抬手遮阳远远望着,然而大黄鱼并未归岸,而是从九号塘直接奔赴江舟。
五船一排、六船一列,千亩围塘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奇景,人能不能走出这个岛暂且不知,但长屿岛人用自己的办法,总归是能让鱼走出去了。
郑万洋站在一个土包子上,墨镜之下没人能觉察出他的目光,不过他的神色并不显得冷峻,平和之中偶然动一动嘴角。
只是那癞头老光棍又在他背后放风筝,每到风和日丽这老癞头就拨弄着他的线箍,招招摇摇显得整个长屿岛就他自在。
然而郑万洋没注意到的是,平常老癞头的风筝是一只褐色猫头鹰,而今天他放的,是一只金红交织的花蝴蝶。
首批大黄鱼到货,杨杰非常重视,他带着团队来到海边迎接,还准备了个简单的欢迎环节。出人意料的是,庄鹏没有选择码头停靠,而是找了一个离环海路最近的滩。只见马路边停着几辆大卡车,卡车的大货箱铺着严严实实的塑料布。
渐渐地,杨杰心潮澎湃,这是庄鹏的时刻,也是他的时刻,一面面硕大的旌旗、浩浩荡荡的机动船、海鸥低空盘旋、掩映片片金黄。
可当他张眼望去的时候,只看到一条条小舢板,舢板船堪称最古老的渔船,通体木制,船上有的三隔断、有的五隔断,形状像个饺子。
最让杨杰不解的是,鱼呢?
舢板船上空无一物,没有箱子没有桶,不见任何载鱼的器具。只有船头船尾各站一个人,你二人要是一人端个盆,这正是打水仗的配置啊!
船近滩后,六十多个壮年人跳了下来。原来大黄鱼就游在舢板船里,庄鹏以船为器,用塑料布把船包裹,像一个个行驰的网箱,把大黄鱼运到了江舟!
紧接着,让杨杰此生难忘的一幕的出现了。
只见六个人扛起一条木板船,走过一段小坡上了马路,而后来到卡车边。两人上了车、四人在下撑着,随着一声一二三,扑通一大响,像对着一口大锅下饺子也似的,大黄鱼就这样上了卡车。
杨杰已经懵了,此时再看,准备的简单欢迎实在是太华丽了,他遇见了平生所见最粗糙、甚至有些滑稽的倒转方式。
可是发动机一响又让他醒转过来,望着远去的大卡车,什么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点站是旗子营。转瞬间,望着还在忙碌的庄鹏,杨杰忽然意识到,这最不体面的法子,反而最高效。
从头到尾,庄鹏只用了三样,人、船、车,杨杰苦笑,还真有点大巧若拙的意思了。
“庄鹏,我觉得正常人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穷人想得出来。”
“别点我了,知道你紧,很快打款。”
大黄鱼一共分三批出货,每批间隔一周,价格也稍有差异,第一批八块二、第三批八块五,庄鹏到手十二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