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齐林还没讲到关键的点,没有提到关于「共鸣」的境界划分。
特别是「共鸣」,他只不过是归纳总结,不是开创者,当然要慎重讲解。
自古以来,料理中蕴含「心」的力量,根据史料记载,也没有人真正规划出料理体系。
反正齐林到现在,都没找到关于一篇划分料理体系的规划。
才波诚一郎被齐林的话有了兴趣,尽管现在还没听到相关的话题。
但他还是很有耐心往下听。
“所以,我试图用语言来描述它的存在,料理中的「心」,我用更准确的词来表述,我称作「共鸣」”
说到这,齐林想起昨晚上,才波诚一郎所做的料理,这又使他的资料库有更新了。
从「共鸣」的广度来进行划分,一共有四个境界,分别为:食材「共鸣」、情感「共鸣」、意境「共鸣」、食客「共鸣」
食材「共鸣」的厉害之处,在于厨师能引导出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厉害的厨师,更是能编织食材本身的味道。
情感「共鸣」的厉害之处,是厨师个人情感印记和食材进行同步共鸣,第二层次的厨师,更是能从被动编织,变成主动编织情感和食材的同步共鸣。
而意境「共鸣」,是结合前两个境界,食材「共鸣」和情感「共鸣」两者,由厨师编制出美食幻境,这就是厨心的第一阶段。
食客「共鸣」,经过厨师调制的料理,跟食客同步共鸣起来,味道更深入食客的味觉,更深入食客的心灵之中。
可以说意境「共鸣」,是厨心的第一阶段,食客「共鸣」,是厨心的第二阶段。
从「共鸣」的深度来划分,
食材「共鸣」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被动编织食材味道,第二阶段,能主动编织食材本身的味道。
情感「共鸣」也是一样,有两个阶段,被动阶段和主动阶段。
至于意境「共鸣」和食客「共鸣」,处于这两个阶段是厨师有点少见,没有足够的数据,他也不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