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仙逝金丹,道增王威(2 / 2)大明朝我溜了首页

王常保听后,跪下一拜,泪眼婆娑:“殿下厚恩,贫道代师父谢过了。”

朱常润在玉虚子的葬仪安排妥当之后,步出庭院,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番感慨。这四年多来,得武当山道门之助,当真是如虎添翼,省却了许多凡间之苦。

首先便是王府之侧的那座道观,乃是由各路观主亲自主持。他们原本就是道门宿老,不用怎么宣传,七日之内,整个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皆言此丹乃万灵之药,百病皆可医治。

紧接着,凭借道门深厚的关系网,仅仅半年时间,便让北直隶、南直隶、江南、西北等地的道观也都传颂了这“金光散病丹”的大名。人们纷纷重金求购,甚至有传闻,江南黑市中有人不惜出黄金百两,方能得到一粒此丹。这还不计算此丹出海后的天价。

单是这一项神奇的收入,便让朱常润的财富如同泉涌而出,直到今年,就已经赚了两百万两白银,竟然超过了朝廷年收白银的一半。真可谓是财富滚滚,富可敌国!

明早期以实物征收为主,最大宗就是粮食。这类实物通常被称为“本色”。到了明后期,往往用缴纳白银的方法来取代实物。这就是所谓“折色”(将粮食折算成白银)。但不论是早期以“本色”为主,还是后期参入了“折色”,明代的征税标准,基本还是以税粮额度为基准。2000万左右石粮税(基本税)+300-400万两白银+100-200万杂项收入(主要是商税)。

其次,随着前年开始第一批道士速成班中的道士陆陆续续毕业,朱常润也开始将《德行太常》和《灵炼上元》(也就是物理和化学)中的一些初级部分编撰成书,交由他们自学,有了算术、代数、几何的初步基础,这些初级内容道士们也能自学了。

学会了这些初步知识,道士们就可以给朱常润打下手,就比如金光散病丹这种种磺胺类药物,前置成分繁多,工序复杂。往日里,朱常润需亲自动手,从选材到炼制,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差错。然而,自从武当山的道士们毕业,前置成分,就不用朱常润亲自去合成了,全部交给道士们来做,朱常润只要完成最后最麻烦的合成结晶部分就好了。

这一变化不仅省去了朱常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让金光散病丹的产量直接提高了近百倍。然而,即便如此,这神奇的药丹依然供不应求。除了在京城惠王府旁的道观能直接购买外,其余地方只有各省省会的全真教道观能限量供应。未能购得的百姓,只能去黑市高价求购。

最后一点或许不知是福是祸,武当山的道士们的投靠,也让朱常润在道门中威望大增,隐隐成为道门一擎。甚至有些武当山分出去的道观,都私下里将他供奉在祖师牌位之上。

总之,武当山的道士们让朱常润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朱常润也借此把“九转玄功”完善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曰:

紫霄观主仙飞去,惠王府中泪满巾。金光散病传天下,道门崇敬如神人。

百病皆除人皆喜,百姓拜神皆望真。修道得道皆因缘,人生如梦梦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