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叩谢父皇!”
事已至此,冠礼已成,赵朴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赵佶说了两句勉励的话,张迪宣布百官退朝,各回衙署继续办公。
赵朴和太子赵桓,簇拥赵佶回后宫延嘉殿。
其余皇子放休一日,自由活动。
按照徽宗朝礼制,皇子加冠后,官家应当召集诸位皇子帝姬,皇后、四妃,以及宗正卿等服属较近的皇亲,举办一场大型家宴。
去年赵构加冠,就是严格按照此标准操办。
老赵家几百人齐聚一堂,其乐融融。
此次赵朴加冠,冠礼之前,赵佶就下旨,以内帑经费紧张为由,取消大型皇亲聚会。
只叫上赵朴、太子赵桓、郑皇后、乔贵妃等人,用一顿晚膳,意思意思了事。
此举表明,赵官家对自家老十三加冠成人这件事,当真不上心。
赵佶当皇帝有四大爱好。
一是修道,二是搞园林设计,三是书法绘画,四是反复修改礼制。
皇子加冠这事,在徽宗朝以前可有可无。
赵佶亲自主持修撰《冠礼沿革》,推行古制。
另外就是出阁礼,分量比冠礼更重,代表皇子成人以后,合法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
乔贵妃说,赵朴的出阁礼应该会放在成婚之前举行。
一顿家宴,在略显冷清、尴尬的气氛中进行。
尚食司的饭菜,赵朴吃得索然无味,还不如州桥夜市有滋味。
幸亏乔贵妃擅长活络气氛,在她的串联下,赵佶也渐渐谈笑起来。
“德铸,听闻你在资善堂,留下半阙佳作?”
赵佶放下筷箸,拿起温热微湿的锦帕擦嘴。
赵朴百无聊赖地扒拉着面前盘子,直到赵桓拿胳膊肘碰他才反应过来。
“回禀父皇,儿臣当时只是......只是......”
赵朴忙起身揖礼,话到嘴边又不知如何说出口。
难道说他为了逃课,才抄诗应付韦寿隆?
赵佶淡淡道:“韦翊善都跟朕说了,他当日出题考校众皇子,唯有你当堂作出半阙词。”
顿了顿,赵佶看着他,目光里多了些意外、审视。
“你那半阙词,的确写得好。
韦寿隆乃饱学之士,尤其钟爱诗词。
能得他夸赞,看来你确有几分才学。”
赵朴一愣,迅速反应过来。
韦老头居然没说他坏话,反而还帮他打掩护。
看不出韦老头竟如此仗义!
赵朴恭敬道:“父皇过誉,都是韦翊善平时课业讲得好!
幸赖父皇慧眼识珠,挑选韦翊善担任皇子师,儿臣学业才能进步神速!”
一番话,既夸了韦寿隆,又恭维了赵佶。
“唔~”赵佶捻须,嘴角挂着一丝笑,吟唱道: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下半阙,你可有想法?”
“这个......”
赵朴眼珠转悠。
如果此刻念出下半阙,反倒像是他早就准备好一样。
“启禀父皇,这半阙词,是有一日,儿臣读欧阳永叔所编《唐书》,读到安史之乱,大唐山河破碎时,有感而发。
遗憾的是,下半阙至今想不出。”
赵朴满脸愧色。
赵佶捻须点头,不疑有他。
在他看来,这半阙词已是极好,下半阙如果填得不好,反而不美。
原本他也有些想法,暗暗比对,却远远不如上半阙。
赵佶临时起意,笑道:“如果你去燕京之前,能够填上这后半阙,朕就许你恢复郡王爵位。
当然,须得前后对仗工整、意境相符,不可有失水准!”
赵朴又是惊喜又是意外,恢复王爵这么随意的吗?
果然是个轻佻皇帝,做决断太过随意。
“儿臣叩谢父皇!
儿臣一定尽力,争取不负父皇之望!”
赵朴下拜谢恩。
乔贵妃按捺心中喜悦,陪着赵佶连饮数杯。
小十三,好儿子,太给娘长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