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兴庆宫,紫宸殿。
李隆基召李林甫和牛仙客商议朝政。
李隆基问道:“十八郎纵容帐下将士贪墨粮饷一事,有结果了吗?”
李林甫道:“回圣人,此事纯属误参。封常清领兵从大斗拔谷进军,高仙芝从临洮进军,行军千里,为了迷惑敌军,调拨粮草动作幅度比较大,引起了误会。”
“嗯。”李隆基若有所思,“军无常形,封常清与高仙芝都是行军打仗的能人,不仅迷惑了敌人,还迷惑了自己人,这种事下次还是查清楚了再上奏。”
“是。”李林甫应声。
李林甫这次能秉公办事,除了李琩在长安之外,也是因为参李琩的人和他无关。
从内心讲,李林甫并不愿意和李琩为难,他和李琩的嫌隙只是为了应付李隆基的任务,所以他不会真的费尽心思去搞死李琩。
这次参李琩的,除了拿不到钱的监军,其余多数是李亨的人。
李亨那边的人,眼看李琩功劳越来越大,危机感爆棚,就总想搞点事。
李隆基沉吟片刻,又道:“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否应该留在长安任职?”
李林甫怔了会儿,道:“这两人都是难得的人才,不过他们的优势是行军打仗,于政事并不擅长,若是留在长安任职,恐怕是取其短,避其长。”
李林甫这是要堵死边将以军功入朝做官做相的可能。
他这么做,确实有为了权力的心思。
但是杜绝边将入相的锅,也不能全甩在李林甫身上。
张九龄主事的时候,就不让牛仙客和张守珪入朝,这事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李隆基思索着,问一旁的牛仙客,道:“牛相以为呢?”
牛仙客边将出身,他本想为边将说两句话,可是除了军务一块他敢直抒胸臆,逆李林甫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外,其他的他都是依从李林甫。
牛仙客犹豫了一下,回道:“臣附议右相之言。”
李隆基听了这话,更加觉得李林甫说得不错。
边将就该只管打仗,朝廷政务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李隆基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那还是让他们任职边疆吧。这段时间,十八郎在河陇于吐蕃作战,大食竟然趁机在西域为所欲为,大唐有必要作出回应。还是让高仙芝与封常清随十八郎回安西去吧。”
“是。”
只要不留在朝中,高仙芝他们去哪儿李林甫都不在意,因此他并没有反驳。
“还有,十八郎以府衙的名义向陇右道大族借粮一事,朝廷有钱偿还吗?”李隆基又问。
李林甫道:“暂时没有余钱,恐怕得缓一缓。”
“嗯。”李隆基应了下来,“朝廷也难,先以战事、赈灾为主。”
李隆基这话,明显是想赖账了。
李琩能随便就向陇右道大族借到钱,这让李隆基有些疑虑,所以他想把这仗赖了,恶化李琩和陇右道大族的关系。
反正钱是李琩借的,他们要不到,自然会去问李琩。
不过,李琩“借钱”的时候就想到朝廷不会来补这个亏空,但是他也不能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