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且装糊涂?总之你秦公子需负责她终生,毋庸置疑!”
“啊,真不干我事呵!”秦昭阳无奈,当初他与秦淑贵妃商议元春晋封之事,确是对此无异议呢!
“赐予你做侧妃不更好?”
赵恒惕朝他翻了个白眼:“勿要取笑我!世人有言出淤泥而不染,戳清涟而不妖,近墨者也不黑,正是我也!”
“你这小子,不敬重长辈,且又在损我?”
“哈哈哈。”
其实赵恒惕未说的是,昔日他早就觉察出一丝秦昭阳与那贾元春有染的蛛丝马迹了,故此借坡下驴罢。
毕竟这赵恒惕与皇贵妃都不是傻子,都是机敏聪慧之辈,只是有时候确是捕风捉影罢了。
若说这是把柄呢,毕竟告发的话,这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
“儿臣要告发秦侍卫私通,秽乱后宫,罪不容诛!”
咳咳,想想便很滑稽可笑......
但无论是否确凿,他也权当是一笑了之罢,他与秦府本就休戚与共,同气连枝了,相互知根知底的,有时候装装糊涂,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自幼的他啊,兄弟不睦,娘亲不爱,父皇忽略,年纪轻轻便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幼因出身低微不受宠甚至被宫人欺侮,正是因为碰到了秦淑妃与秦昭阳,他才玖拾了懒得的兄弟情谊与母子情,更是他有幸翻身的资本,此恩此情一辈子没齿难忘。
他永远还记得那一日,他对秦淑贵妃说:昭阳哥哥告诉我,只要有母妃在,我就不再是没有母妃疼的人见人嫌的孩子,有恒惕,母妃也不是孤身一人了。
儿子知道,宫里只有母妃最疼我。看着恒惕真情流露的眼神和对未来期许的样子,秦昭阳旁观瞧着也颇为心疼,难为孩子以前受的苦了。
总算将来若真有幸君临天下,与他君臣一场,这些事也将永藏心底了罢!
虽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秦昭阳其实也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从不在意,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干外甥了,了解到甚至很心疼的地步。
若是退一万步讲,未来的未来他拿这个做文章,君若猜忌臣,罪名莫须有便可,借口最不重要,实力才最重要啊。
二人聊着聊着,不知觉已然来到了宫廷道场。
赵恒惕对行礼的众人说了句免礼,二人便进了后殿。
平日里赵恒惕也往往是随意出入,故此众人倒是都习以为常了。
“老道见过二殿下,见过秦侍卫。观殿下志得意满,想来近日必是遇到什么顺心遂意之事了!”
张道长早已等候多时了,方才前殿传来动静的时候,他便知晓是二殿下与秦公子莅临了。
赵恒惕挥手示意他不用拘礼,左右瞧了瞧。
张道长笑道:“放心吧殿下,周围无人,那上皇銮舆正在甘泉宫避暑矣,故此这几日还算悠闲无事。”
赵恒惕双手背负,旋即对秦昭阳使了个眼色,秦昭阳走上前来,将佩刀暂且一放,活动活动手腕,笑道:“老神仙您看自从委任上了这个道录司掌印还是颇有妙处的对吧?!”
秦昭阳随意玩笑了两句,就低声问道:
“老神仙,事情可办妥了?”
张道长点了点头说道:
“秦公子放心,贾老太太已经答应了。会在最近几天择一个良辰吉日,将宁国府的迎春姑娘挂在大太太的名下。”
“至于宁府的惜春姑娘,届时也会请那贾敬贾道长归府。等到世子大婚之际,再有老道亲自上门说亲,一切自然妥当。”
秦昭阳愣了一下,疑惑道:
“探春姑娘呢?!”
他对大观园里的那些个姑娘都很是印象深刻,二姑娘迎春虽然为人老实木讷,但温柔恬静、美丽大方、细心善良。
对于迎春的那句‘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苦!’
简直无比难忘,那一句话却是无一不让读者心碎。
如今有幸来到红楼世界,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让她们依旧沦入了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折磨,他自然要弥补这些遗憾。
至于迎春姑娘虽然年纪还仅不到十岁,不过先定下来名分便罢,无需在意。
至于赵恒惕,他本就对这贾府的情况算是一无所知,故此也插不进话,便外出与和尚道士们闲聊攀谈去了。
何况他为人忠厚老实,倒还算得上是个痴情种,有一青梅竹马,故此一直以来对这风流成性的秦昭阳,还试图带着自己胡作非为的行径颇为嗤之以鼻,经常以此嬉笑怒骂。
张道长听他问探春,也是愣了一下才说道:
“秦公子说的是三姑娘?这,这说实话有些棘手呀。本来惜春姑娘和迎春姑娘是堂姐妹,还略有些于理不合。”
“可好在毕竟不是同一个祖父,再有老道‘略施小计’,此事倒也不是不行。”
“可探春与那迎春姑娘可是一个祖父的。再说世子您也不希望大姑娘就此沦为了牺牲品罢,日后却是要施以援手啊。日后指不定也要跟在世子身旁!”
“这元春姑娘与那探春姑娘虽然是同父异母,却毕竟父亲都是贾政。若是共侍一夫,这若是传出去会不会有碍您的名声呢........”
秦昭阳却莞尔一笑,一脸淡然的说道:
“道长为了贾家的安危煞费苦心,我十分理解。但正是如此,我才会与道长拜托此事。”
“无论是迎春还是惜春姑娘,我都相当欣赏。并非是单纯的因为需要借贾家军中余荫,即便没有如此功利性的想法,我也愿意纳她们作为妾室。”
“但探春对我而言意义非凡,换而言之我却是对这位探春姑娘颇为感兴趣,甚至有些仰慕!如此说来,道长可否体会吾之诚意?”
缘何秦昭阳要如此执意?
正是因为这探春精明能干,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所以为了防止这样一个女中英杰就此埋没,自己怜惜人才,希望她可以有发光发热的机遇而非沦为当那王妃,远嫁海外蛮夷之邦的令人可惜可叹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