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高不可攀的一些目标,对部分人来说,不过是闲聊时的几句话而已。
有些人天生做牛做马,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这是不是很不公平?但其实也是公平的。
就像对何雨柱来说,以他现在的能力,做一名研究生绰绰有余。
又像何雨柱对于后勤部改革来说,你有关系,可以借助关系让厂子受益,那就是资源,就是能力。难道让人家不使用自己家的资源,这又带来同样逻辑的不公平。
看到邓荣河将自己列入第二作者,何雨柱又继续将特事特办与法律化制度化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并提出社会资源分配逻辑,即群众对社会的贡献呈现金字塔,但资源分配则不能如此,需要以制度化来进行二次分配。这个理论更深,甚至真要全面阐述出来,可能要写数万字。
这挠到邓荣河的心痒痒处,觉得这可以另外写一篇论文了。
何雨柱这个理论,自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后世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的理论。
何雨柱把自己当作思想的搬运工,这让邓荣河非常吃惊,感叹收获良多。
刘红梅一旁听着,偶尔插一下话,但更多时候是在聆听。
何雨柱与邓荣河讨论的许多内容,刘红梅听得是反似懂非懂,没想到邓荣河这样的大咖,都会被何雨柱说得不断点头。
刘红梅心中有无限温柔,这就是自己的男人。
崇拜,是许多女人愿意嫁给男人的重要原因。
聊得十分开心的邓教授,中午吃饭时,怎么也要拉着何雨柱喝酒。
让何雨柱显得很为难。说自己与刘红梅正在避孕,不能喝酒。
邓荣河一拍脑袋,说还有这事,那就算了。看到邓教授很遗憾,刘红梅劝何雨柱说道,没事,陪你老师喝一点,关系不大。
好吧,何雨柱也豁出去了,说道,老师,我陪你喝三杯。
三天后,何雨柱成为京都大学研究生,成为知名经济学家邓荣河的学生,据说,也是邓荣河的关门弟子。
一个星期后,邓荣河发表了一篇关于改革的理论性文章,其中何雨柱成为第二作者。
邓荣河特意提到,自己关于改革探索的方法论,即特事特办与制度兜底的内容,受到何雨柱启发与完善。
不少大咖不约而同地感到,邓荣河要推这个叫何雨柱的学生一程。
这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真正的大咖,都是人精。那种只是埋头搞研究的,更多的是在科研领域。在理论研究领域,在经济学领域与思想领域,洞察世情能力很重要。
也有人在搜集何雨柱的资料。也是这个时候,何雨柱关于红星轧钢厂一车间的改革文章,发在另外一本杂志上。这本杂志与《群众月刊》在一个档次,但据说影响力更大。
因为这本杂志,是高层领导必看读物。
许多人才发现,怎么突然就出现了何雨柱这么一个人物。之前从未听说过。在搜集到何雨柱资料,得知之前只是红星轧钢厂的一个厨师,一个小小食堂主任,是小学文化,都呆住了。
这是天降猛男吗,果然,华夏民族,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奇人,这是一个民族的底蕴所在。
连带着,杨厂长也被关注,能够力排众议,让一个食堂主任来负责食堂改革,这还说的通,但又火速提拔,让其担任采购部改革负责人,在一路推进采购部与后勤部改革,再到现在的车间改革。只能说,杨厂长眼光很精准,用人很大胆。
这是不拘一格用人才。那么杨厂长也是可以去到更重要的位置。
以何雨柱成为邓荣河学生并成为重要论文第二作者开始,何雨柱的工作再度进入快车道,连带着杨厂长跟着受益。
整个红星厂在改革后,蒸蒸日上,职工收入在稳定增长,个个都笑容满面。
唯独李副厂长有口难言,这波好像与自己无关,自己成为一名局外人。
可谓是人是狗都在笑,唯有李副厂长在挨揍。
也是如此,李副厂长经过一番努力,选择调离红星轧钢厂。
表面上看,李副厂长也是升迁,毕竟红星轧钢厂搞的这么好,作为第一副厂长自然也有“功劳”。
李副厂长调离后,之前红星轧钢厂改革小组的副组长林副厂长成为第一副厂长,何雨柱成为副厂长。
一年多时间,何雨柱实现了连升三级,关键是,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就该如此。甚至有人还觉得,何雨柱应该担任第一副厂长,将来掌舵红星轧钢厂。
听到这个传言,最开心的反而是杨厂长。
可惜,领导有领导的考虑,何雨柱没法这么简单轻松的成为第一副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