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反击(2 / 2)游戏人间从2000开始首页

“哼,他们还说不上是进入文坛。”连作协都没有加入也能叫进入文坛?没编制也能叫作家?不过是糊弄一些不懂事的孩子罢了。

陈俞安这篇文章很不客气,看他不顺眼的老前辈肯定有很多,而且《三重门》的热销也让很多作家为之不忿,一个八零后的毛头小子写出来不知所谓的小说就能卖两百万册?

再看看自己呕心沥血、数易其稿的大作,还摆在书店最角落的位置落灰呢?现在年轻人的文学鉴赏力真是越来越差了,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所以老编辑一个电话打过去,和这些老一辈的作家们一拍即合,批评陈俞安和韩涵等人的文章如同雪片一样向各大媒体飞去。

陈俞安掀起的这场风波正在不断发酵扩大,许多媒体都在琢磨着如何掺和到这场争论之中,现在收到了这么多的稿件自然是大喜过望,再看看稿件的署名,有不少都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刊登。

很快,第一批驳斥陈俞安的文章就刊登出来,出现在了各种媒体上。

“最近有朋友和我说起八零后作家的问题,我抽时间找了些作品看了看,比如韩涵的《三重门》,比如前些日子闹得风风扬扬的杨威利.......”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他们现在爱好写作,所以就来写作,将来怎样还很难讲,因为他们现在大多数人还是学生,以后毕业了是不是还会坚持写作,还会热爱文学,那就不一定了,至少目前还是未知数。”

“他们的作品在文字上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思想性上距离真正的文学还差得很远,去他们迁就商业化的取向,那无疑既是一种悲哀,又是一种放弃。”

“出现这种问题的根子在文化环境,而如何改善社会环境和改良文化氛围,则是真正有良知的作家该考虑的问题,该承担的责任......”

诸如此类的观点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将八零后作家驳斥地一无是处;而不少为孙云晓解释、驳斥陈俞安的文章也夹杂在这些文章里发了出来。

这场风波就这样从陈俞安和孙云晓的个人交锋,变成了老一辈作家和八零后作家的集体战争。

榕树下的讨论区里,几乎天天都在关注这场风波,许多人都在酝酿着自己的文章,准备对他们进行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