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烛影斧声(1 / 2)北宋小商户首页

带着老婆女儿从义学回来,时间还早,一家人索性又逛起了汴京城,还领着两人特意去宣德门前的那条大街走了一趟,瞻仰瞻仰这古时候真正住着皇帝的皇宫。

说实话这古城那,逛多了也就那样,毕竟无论从建筑还是街上的繁华程度,以及各种商铺里商品的种类,跟后世的商业街步行街是完全没办法比拟的。

不过一家人在一起逛街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加上这地方,也没啥服装鞋袜箱包店,顶多就是一些首饰脂粉店,逛起来还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一直游玩到华灯初上,带娘俩选了家颇为高档的饭店用了晚饭,才优哉游哉地将她们送回了家。

跟一脸便秘状的徐知县随顺便聊了些公事,王浩回到家中匆忙洗漱一番便躲进了书房,准备将之后的几件大事好好捋一捋。

目前最为要紧的还是那件一直搁在心中,对谁都不能讲的烛影斧声事件,之前以为只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历史趣闻,现在竟然切切实实地与自己有了那么一丝牵连,甚至关系到自己之后的立身之本及家人安危了。因此不得不提前作个打算了。

关于这烛影斧声事件确切的发生时间,王浩大致只能记得是十月份的某天,可是据史书记载,当天是有个赵匡胤拿着玉斧戳雪地的镜头的。这里十月份就会下雪了嘛?身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总感觉农历十月份下雪是不是太早了些。

另外十月份之前的这几个月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大事,王浩也并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有几路大军攻伐北汉这件事。

彼时的辽国,那个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辽国萧太后,差不多刚刚坐上皇后的位子,正在竭力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国内的局势差不多刚刚趋于稳定期,无暇再次出兵相助北汉,因此这次出征应该是准备一举拿下太原城的,不过由于中途接到赵匡胤的死讯,不得不提前返京了,等再次出征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

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并不需要过多的关注。

至于其他的,貌似也没啥大事了,因此剩下的烛影斧声这件事情了,此事的说法在后世那是五花八门,从各种传说到各种传闻,随便某度一下就能搜到无数说法。也有比较靠谱的比如百家讲坛这种解说视频。

王浩也没看过正儿八经的二十四史这种权威性学术著作,不过半权威性的东西还是看过一些的。尽管有一些的解说有较大的主观意识,但参考一下也是可以的。

比如《湘山野录》与《涑水纪闻》这两本书中都有记载的烛影斧声一事。大概就是稍微靠谱一些的记载烛影斧声这件事的书了。其中《湘山野录》的作者是个和尚,《涑水纪闻》的作者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可信度应该比《湘山野录》更高一些。据这两本书记载,前面的剧情差不多,后半段的剧情却有很大差异。

《湘山野录》中记载的是赵匡胤去世当晚两人饮酒至深夜,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这个说法有个不合理的地方,即便是亲弟弟,也不应该会留宿宫中,这不合礼数。除非当时赵匡胤就死了。赵二就守在他大哥的尸体边一直挨到天亮即位。而且这本书的作者文莹和尚本身也是个不太靠谱的人,所写的这本《湘山野录》里面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朝章国典、宫闱秘事、将相轶闻,下及风俗风情,主要内容是朝廷高官显贵的一些趣闻轶事,且很多故事都经不起推敲,并没有参考价值。

另一本《涑水纪闻》中的说法是当晚两人饮酒后,赵二就离开了皇宫,直到赵匡胤被人发现死于宫中,才由皇后令内侍总管王继恩传召赵德芳入宫,但老太监却直接去了晋王府找来了赵光义。

至于《涑水纪闻》中所描述的经过,记载明显是偏向于赵二的,就是赵大病死了,然后赵二入宫继承了大统。

尽管如此,也还是能从书中的一些细节处可以看出很多疑点。

首先王继恩为什么不奉皇后的命令直接去找了赵二呢?无非就是他早被赵二收买了嘛。所以一旦出了这种大事之后,他理所当然地会朝赵二家跑。

另一个疑点是当王继恩急匆匆来到晋王府后,首先遇到的是个叫程德玄的医官,这个陈德玄在后世被称为皇帝杀手,后蜀国的孟昶,南唐的李煜,吴越国王钱俶,传说都是被这个程德玄给毒死的。且不管这个说法真不真,反正那几个国主的死都是非正常死亡全是事实。

四更多五更不到的时辰,天还没亮呢,他就等在晋王府了,王继恩上前询问,程德玄回答说是晋王叫他过来的,二更天的时候就来了,一直等在晋王府。

这个疑点就不一般了,一个医官,大半夜的等在这里,等什么呢?上面说了这个程德玄在后来可是被传为皇帝杀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