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二百亩(1 / 2)明清三十年首页

在后世陈恒曾经看过一些这时期的资料,朝廷也曾拨付水利款,但这笔款项经过层层克扣,到了下面就所剩无几,按照所报计划修水利根本不够,下面的官员见此干脆把钱也揣进腰包,造成水利失修,如果是平时年景还能凑合,遇到旱涝灾年基本上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到了后来,朝廷缺钱,冠冕堂皇以“不忍扰民”的理由,干脆不拨款了,其结果就是百姓被迫四处逃亡,民不聊生,这也说明大明朝根子都烂了,这个腐朽的王朝自毁根基,同时使社会矛盾彻底激化,产生了大量的流寇,而这些流寇不仅不事生产、而且四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朝廷肯定派兵镇压,但国库里没钱,要想出兵剿贼,只能加征赋税,这就是著名的明末三大饷之一的“剿饷”。

士绅阶层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土地,但他们是特权阶级,享受着不当差不纳粮的特权,所以这个钱最后还是会落在底层老百姓头上。朝廷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

遇到连年旱灾,老百姓本来生活难以为继,甚至到了卖儿鬻女、易子相食的地步,不得已之下大批逃亡,这些人大部分饿死了,还有不少人加入了流贼的队伍,直接导致流贼剿之不灭、抚之不绝。

转了一圈,他知道这地拿来耕种是不行,但办厂没问题,首先整块地非常平整,处的位置紧挨三台镇,和它同处于一块小平原上,交通便利,这在丘岭地区也不常见,南面有条小河,如果整修一下倒也能提供生活生产用水,最关键的紧挨磷矿,不用长途跋涉运送磷矿石。

“这地作价多少?陈恒沉声问道。

“宋财主要九两银子一亩,我看八两银子他也能卖。而且地契什么的我看过了没什么争议,钱付清了就能交割。”赵保才说道。

陈恒点点头,对于价格方面还是很满意,他取出一叠银票数出一千七百两给了赵保才,说道:“明天我去济南府,这事便托付给叔你了,尽快办理!办理完成后再找一批筑路造房的工匠,数量越多越好,莫要心疼花钱。等我回来后便和他们定好,只等明年开春以后开工。”

“好,没问题,包在叔身上!”赵保才接过银票说道。

陈恒又让赵原这两天带着几个队员给他打打下手,跑跑腿什么的。

“队长,明天去济南府,我们能跟着去开开眼么?上次去南阳城就没去成。”赵东小声说道。

又不是打仗这次陈恒没打算带他们去,嘱咐了大伙几句便重新回了三台镇。

望着陈恒那瘦弱的背影赵保才心里是一阵唏嘘,曾经村里最不受待见的傻子,没用一个月变成村里最有本事的,现在买了地成了乡绅,而且准备捐官,到时候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官老爷,变化之大连话本里也不曾有过,不由得不让人感慨。

曾几何时自己作为村里为数不多能识字的,也如众人一般意气风发,无奈岁月蹉跎,到现在也是一事无成,儿子大了娶亲的钱也没攒够,更别说棺材本了,前两天得了陈恒一百两银子的跑腿费,两口子高兴坏了。

这几天他专门去了一趟府城与儿子赵三见了一面,让他惊讶的是他发现儿子变化很大,变得就像现在护卫队员一样有朝气,不再是原先混吃等死的样子,这种改变正是他希望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由于儿子一直不争气,从事偷鸡摸狗的勾当,他不止一次的说教甚至动手,但效果都不好,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儿子竟然变得如此上进,这期间肯定是陈恒的功劳,这同时也让他非常好奇,到底陈恒用了什么方法把儿子教育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