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娱乐部的员工们那里,打听过顾全在《未来之子》的表现。
又亲自观看了对方在第5期节目上的表演。
温亚松本身对于顾全的评价就非常高,几乎就是以成名歌手的标准来看待他了。
企鹅音乐现阶段在拉拢每一位乐坛成名的歌手。
同时也在极力培养乐坛新一代的年轻偶像们。
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让自家的平台,尽可能吸收外界每一个年龄段的听众粉丝。
但饶是企鹅音乐如此豪横的烧钱,在行业内部做到了现阶段的领先。
却也并不敢保证未来能一直处于优势。
因为企鹅音乐很难继续推陈出新,做不到让自家听众一直享有新的、优质的内容。
这并不只是企鹅音乐一家的缺点。
几乎世面上所有的音乐平台,都在为无法推陈出新感到焦头烂额。
关键在于当今乐坛的没落,新一代优秀音乐人的数量太少。
最近十几年基本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
曾经那个耀眼时代诞生的天王、天后……
现阶段除了一个小天后杨君之外,也基本无人能朝着那群人一点点靠近了。
明明社会与互联网都在与时俱进。
相比于曾经那个所谓的黄金年代,听众粉丝更多也相对更加富裕了。
偏偏由于乐坛人才的凋零,导致音乐市场每年都在萎缩。
虽说程度还不算太大,但趋势明显不是很好。
资本方说什么大众的娱乐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短视频等娱乐方式挤压了属于音乐的市场。
温亚松觉得这纯粹就是在放屁。
只要作品的质量足够好,谁还没个听音乐的时间。
不然那些经典的好歌,为何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一遍又一遍的听。
听众懂音乐的虽然不多,但不好听它就不吸引人,说什么技术含量也都白搭。
所谓的音乐元素,就像是一首曲子里负责伴奏的乐器。
一首完整的曲子确实不能没了它,但乐器能够决定曲子是否好听吗?
只要乐器不是坏的,哪怕音色没那么出众,难道就会掩盖一首曲子的优秀?
归根到底,如今市面上那些用来割粉丝韭菜的新歌,本质它就不是一种用心制作的音乐。
它们只是各类“时尚”音乐元素的低级拼盘。
不过是偶像名气市场的一种具体变现方式,一种只有粉丝才会买账的“专供”产品!
这东西在企鹅音乐也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支撑平台盈利的主力军。
但温亚松却不认为这玩意是音乐。
粉丝的钱很好挣,尤其是偶像的粉丝。
他们的偶像都不在乎自家粉丝感受,平台又干嘛要拒绝从其中分一杯羹。
反而只有那些经典的歌曲,传唱度经久不衰的作品,才是一个平台可以维系流量的基础。
那些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小韭菜们,大部分也会因为平台的其他好歌而留下。
好歌,能只凭质量吸引大部分听众的歌,才是支撑一个音乐平台发展的基本盘。
这也是为什么偶像和歌手,流量和实力派合约不同的主要原因。
一个流量偶像想要成名歌手的版权合同与分成,那起码得是圈子里最顶级的流量才能谈。
毕竟他们本身根本就没啥实力,能火起来也全靠公司硬捧,市场只有好忽悠的粉丝才会买账。
天知道你们偶像啥时候塌房,又或者几年之后马上就过气了。
既然做不到为平台吸引更多粉丝之外的流量,最多只能与平台合作一起割自家粉丝韭菜。
那又有什么资格与平台对等谈合作。
我们可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割粉丝韭菜的重要平台。
这不得好好感谢一下我们?
小韭菜们的钱,七成那是我们平台的,剩下的三成……就当奖励你帮忙给平台引流了。
什么?
还嫌少?
谁知道你引流过来的那些粉丝。
是否与其他偶像的粉丝有所重合,是不是特地跑过来支持你一次的?
重要的是留存率!懂不懂?
版权?
谁想要你的版权!
你的歌除了特定的粉丝,谁听啊!
……
……
顾全很快便与温亚松签订了合同,内容就是之前电话里说的那样。
歌曲的版权只属于顾全本人,歌曲在平台产生的利益三七分账,七成是属于顾全这位版权方的。
顾全则需要按照双方合作的基本要求,每年至少在企鹅平台发布一张新的专辑。
而至于其他的。
什么参加节目的几首歌要免费发布。
什么后续要看第一张专辑的销量好坏,再决定是否注资顾全成立工作室等问题。
温亚松可以说是不带犹豫的就答应了,搞得顾全还以为对方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但经由温亚松对当今乐坛,以及企鹅平台的发展需求,简单的与顾全分析解释过后,他也就释怀了。
说直白点就是当今乐坛几乎已经烂透了,那点音乐市场也全凭老歌在苦苦支撑着。
企鹅音乐作为寻求稳定发展的平台。
急需顾全这种足够优秀的新鲜血液,引入质量更高的听众流量。
企鹅音乐在与顾全的合作之中,所给予的期待甚至比对一些老牌歌手还要高。
因为,年轻人才是未来,而年轻且质量较高的听众流量,远比偶像粉丝流量对平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