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场景,陈友谅早就在脑子里面想过了。
自己这儿子,论智商才能,绝对不比他差,而且小虾仁还年轻,鬼点子很多,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一流。
有的时候,其他人无法解决的烂摊子。在他手里连小事儿都算不上。
“哎!年轻,真好啊...”
在心里感慨着,然后陈友谅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慢步走到小虾仁身前,拎起他手中的大包,将里面的东西,一件儿接着一件儿地摆在桌子上。
当看到这些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陈友谅就大致猜出了他儿子要干嘛。
按照他的这种需求,可能三万流民还不够...
“说吧,你想怎么做?这三万流民,新开垦出的农田能解决一万左右。剩下的两万,你打算如何解决?”
在开始陈述自己的看法之前,小虾仁先向朱升发问道:“朱先生,可否告知我一下,一个劳动力大概能生产出多少人吃的粮食?”
这个问题,朱升早就算过,按照现在的产量来看,一个劳动力大概能养活7~8人,但在采用了安南的多季节高产稻种后,这个数量还会有部分提升。
为了保险起见,朱升选择了改良之后的最低档:“至少8人。”
“八个人,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地盘终究是有限的,用来务农的人口,是一个定数,就算开垦新田,也无法增加多少。”
“如果不提前想办法处理过剩的人口,将来再有流民到来,迟早会出事儿。”
“早些年,我师父游历于中华大地,记录下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东西。”
“所以,为了搞一些民生的发展,扩大工作岗位需求,我就从师父那里要来了这些记录...”
望着桌子上的红色砖头、凝固成块状的水泥,还有精盐等物品...
打死陈友谅,他也不会相信这是易闻远教他的...
可转念一想,只要将这大锅甩出去,那就不会有人来找他的麻烦。
至于其他事儿,就让易闻远去烦恼。
“朱先生,您也知道,在前一段时间,我用陈氏商行的名义,开了不少工坊,招聘大量女工制作布匹毛衫,我相信以此为经验,可以用来安排流民。”
说出这句话,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消朱升心里的质疑。
因为这工坊名下,有着大约八千的员工,是本地最大的工坊之一。
登记在册的数据,无法造假,朱升对此一清二楚。这工坊的一切,都是他与账房老陈一起筹措做的,没有第三个人。
以此作为底气,足以让其他人知道他有处理此事的资本。
“请世子继续说。”朱升眼中的质疑,也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首先,大量流民来到我们这里,定是拖家带口。他们身无分文,只能露宿街头荒野。为了让他们摆脱流民的身份,在此安定下来,肯定需要一处住所。”
“这也是流民变成居民,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就在沔城南边开了一家红砖厂、水泥厂和锯木厂。有了这些材料,到时候只需几个熟练的工匠,很快就能造出一间房。”
“相信朱先生在来到沔城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的城墙有些奇怪,这正是我与师父改良过后的材料。”
“这些东西可以坚固城防,有军用订单,是一笔长期的买卖。闲暇时还可接民用的订单盖房子。所以这些工厂能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经过计算,可安定一万五千人左右,这是计算的账册,还请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