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开荒屯田,储粮备战!(1 / 2)三国:开局我先请卧龙出山首页

诸葛亮再到汉中。

这一次,他身的担子也是重了不少。

到达南郑之前,诸葛亮一路探查。

汉中虽然处在盆地,但周边山脉众多,想要从益州运兵运粮到汉中必须要翻山越岭实在困难。

想要解决这一困难绝不容易。

可即便如此,诸葛亮从未后悔当初建议刘循攻打汉中。

得汉中,益州在这一方向的防守就只需要防守阳平关一个方向。

而失去汉中,益州要直面应对敌人的地方那就不仅一处了。

治理汉中压力颇大,但诸葛亮却并没有选择放弃。

实际,诸葛也十分清楚,相比治理益州的窘境,汉中并无派系斗争。

没有这一麻烦,政策推进也就能够立即执行下去。

汉中本是盆地,内部则是汉中平原。

思来想去,诸葛亮想到,既然从益州运粮十分麻烦,倒不如加强汉中粮食生产,在汉中建造粮仓。

只要汉中粮食充足,便可以从源头解决运输粮草的问题。

诸葛亮探查期间也曾注意汉中荒地偏多,如果能借助汉中平原展开屯田,定能缓解运粮问题。

此时正值十二月,汉中农耕基本结束。

打定主意之后,诸葛亮随即着手召集百姓立即开始开荒囤地。

荒地开垦出来,受益最多的自然还是这些百姓,所以在干起活来,他们也是极为积极。

然而,想要发展汉中,仅仅依靠囤地自然是不够的。

想要真正发展汉中,仅仅只是将益州发展的模式生搬硬套并不现实。

最重要的还是因地制宜,琢磨出一条适合汉中发展的道路。

汉中虽然没有岷江来进行改造,但汉中得名于汉江,而汉江则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

想到之后,诸葛亮便决定通过改变汉江,利用修建都江堰时所积累的经验对汉江大修水利工程。

见到人力耕种速度慢,诸葛亮便在汉中颁布法令支持汉中百姓养牛以做牛耕之用。

汉中百姓手中的农耕用具极为老旧且早就钝的不成样子,诸葛亮又将之前在益州所实行的那套直接搬到了汉中。

只不过这次诸葛亮并不是廉价卖给百姓。

为了尽快在汉中筹备粮食,诸葛亮直接将这些农耕用具送给百姓,而百姓只需要在粮食收获之际以粮食来顶替。

说起来,诸葛亮才是开启了先用后付模式的第一人。

另外一方面,诸葛亮巡查发现汉中现在虽然归顺益州,但百姓之间因为大山之隔往来并不频繁。

他觉得只有两地频繁沟通才能够相互促进,便又开始在加强汉中与益州联系大下功夫。

如此大规模在汉中进行改造,汉中发展也得以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