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乱世之始(2 / 2)天策烽烟首页

三皇子继位,号楚怀皇。楚怀皇虽然有心要改变这个局势,开创一个新的盛世。但这又谈何容易?经过祭天台的修筑和几位皇子的夺嫡之争,这个国家已经是积重难返。

这位楚怀皇虽然算的上也是一个明君,也算是励精图治。但是他忘记的是,在夺嫡期间,贤臣良士,要么隐退,要么被害,剩下的都是皇亲和外戚,还有的就是庸碌之人。

由于他是借助外戚势力才上位的,所以在当朝期间,外戚势力隐隐压制过皇亲,皇亲当然是不肯善罢甘休了。于是又有了一场新的斗争——皇亲与外戚之争。

这局势,又持续了二十多年,到楚历827年,皇亲与外戚之争,似乎已近到了尾声,皇室势力日益下降,外戚势力几乎可以说是把握朝政了,就连楚怀皇所做了的决定,都要经过国舅爷的同意才行。

眼看就要这样改朝换代,这个时候,一个被人遗忘的人物出现了!那个人就是当年被禁锢深宫的太子,在深宫中幸运地躲过了夺嫡之争,也躲过了皇亲与外戚之争的祸害。在这关键时刻,被皇亲势力偷偷放了出来,然后振臂一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外戚,然后逼宫让贤,兜兜转转,经过了二十多年,帝位重归太子,号称楚易皇。

而这个三皇子,太子也不有狠心诛杀他,只是把他流放到晋州,封为晋王,永世镇守边疆。

这个楚易皇继位后,朝局虽然是安稳下来,但是这国家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到处是流寇横行,盗贼四起。

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不是谁当皇帝谁当大官,而是能不能吃饱穿暖,吃不饱,穿不暖,百姓当然是要反了。数十年的斗争,国力严重损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位楚易皇和上一任的楚怀皇也算是明君,但终究是无力回天。

史书载,在楚历843年,楚易皇郁郁而终,传位给长孙楚忠皇。

虽然说是长孙,但这个皇子也是楚易皇囚禁释放后,觅回长子,一年后才出世的长孙,后长子身亡,无奈之下只可纳长孙为太早,续位之时,年仅15岁。虽说这个朝代,15岁已经是成年人,但毕竟是年幼,而且这个楚忠皇远远不如自己的祖父和父亲,甚至可以说是性子优柔寡断,遇事也没什么主见。

正是因为如此,一旦遇事,就会询问自己的母后,长此以往,造成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现象,外戚之患,又隐隐开始升起。

楚历848年,楚忠皇大婚,纳娶韩家长女为后,给原来已经混乱的朝政,再度添上一笔。

原本已经渐渐掌握朝政的皇太后外戚党,和新晋的韩家外戚党,两党开始相争起来。

楚历851年,皇后韩氏诞下皇子,韩氏外戚的地位瞬间水涨船高,最后把皇太后的外戚党压了下去,皇太后的垂帘听政也随之结束。但不管是皇太后的外戚党掌权,还是韩家外戚,都是皇权旁落了。

楚历859年,帝都旁的凌州爆发大规模的暴动,帝都洛州被攻陷,一时间,洛州化为火海,就连楚忠皇也不幸被乱兵所杀。

年仅8岁的小皇子在韩氏外戚的保护下逃离洛州,最后在沧州定都,继承皇位,号楚惠皇。

天下在此刻正式大乱,朝廷已经名存实亡,虽然还是叫大楚皇朝,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已经是姓韩的天下了。

这套史册记录就到这里,李毅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心里暗想,这么长久的政治争斗,这国家能不乱吗?幼帝继位,最终天下大乱。怎么这版本听起来这么像东汉末年和晚清时期的局势,都这么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