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综也听得出来,面色变了变,连忙吩咐侍卫:“速速呈上了。”
那传信使心头又是一怒,晋王给你亲笔书信,你还这么傲慢,不肯亲自下来接收?当下也冷哼一声,把信递给了侍卫。
“使者一路前来辛苦了。不如先去隔壁营帐喝碗糖水解解暑,在吃点东西吧。待主公看完信,主公回马上给使者回复的,不会耽搁使者太多时间。”坐在左边首座的何威微笑地出来缓和气氛。
传信使也知道袁综肯定要商量过才回复,也不推辞,跟着一个侍卫就出了营帐。
信不长,袁综很快就看完,众人都盯紧他的脸色,希望能从中看出点端儿,从看信到结束,袁综只是中间有一丝惊讶之色,一闪即过,其他时候,脸色都相当平静,最后却是有一丝凝重。
见袁综不语,何威赶紧问:“主公,晋王的信怎么说?是不是和此战有关?”
“你们自己看。”袁综说完就把信递向离他最近的何威。
何威赶紧把信看了一遍,脸色也凝重起来,其他谋士见状,也想快点看到信,纷纷告罪一声,就挤在一起看起信来。
片刻,见众人都停了下来,袁综说:“诸位都看完信了吧,说说你们的看法。”
钟玺首先出言:“主公,先不管晋王信中后边所说之事的真假,但晋王真正派遣的使者,是那个半年前声名鹊起的李毅,这点毫无疑惑,不管怎样,我们的礼不能失,当派人前往边境迎接,晋王信中也可以提到过,李毅只带了一千骑前来,这一来是避免产生误解,二来未尝不是提醒主公,要护李毅周全,毕竟现在李毅是晋州炙手可热的谋士,他如果在燕州地界发生什么闪失,在和公孙雄交战的我们,也难逃责任。
至于后面说到的,李毅此次过来,是为了解决一件和燕州的私人恩怨才来的,与晋王无关。这点确实让人难以猜透,但无论是不是针对我们,到时候见上一见就知道,而且他只有一千骑,就算想做点什么,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钟玺向来稳重,虽然有时候这中稳重,会让人错失时机,但也绝对不会有大错。所以在袁综这里,一般都是钟玺先发表意见,然后大家都会围绕这他的意见提出不同或者是进一步的见解,最后是由何威进行盖棺定论,当然,最终拍板的还是袁综。
此次也不例外,大家都很好奇传闻中的李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都支持派人去边境接李毅,但不同意见的是,如何安置李毅,有人认为,李毅是晋王使者,应该以最高规格的待遇来接见李毅,而有些则认为,接见可以,但不得不防,就算是千骑,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信上只是说了私人恩怨,没有说明是和什么人有恩怨,更加没说明是恩,还是怨啊,如果是恩,想要在他们手里救人呢?
最后还是老规矩,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何威。
何威这次也很是慎重,“主公,我也认为,派人前去迎接,原因有二:一是礼节,晋王使者到来,我们出迎,这是必须要做到的礼节,而且派去的人也要有一定身份,我个人建议,当请钟先生前往迎接比较合适。二是安全,万一李毅在燕州地界发生什么意外,晋王很有可能以此为借口,对我们用兵,这点不得不防,我建议让雷烈带五千骑前往接应。
至于如何安置,我们不妨可以做两手准备。主公可以在帅帐旁立一营,同时在我们的大营外另立一营,而钟先生的任务比较重一点,这一路上先探探这李毅的来意,到底来此有何目的。等他来到后,视情况而定,再决定安置在那一营,但不管安置在哪一营,我们都要好生招待着,同时也要防着,毕竟他那烧营之法堪称诡异,至今还没让人弄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时他身边只有五百骑。
再者,这李毅在这个时候到来,不管是恩还是怨,既然晋王把此事撇清,也就是他不会参与此事,到时候李毅肯定会有求于主公,那么我们相机行事即可。”
不等众人多说,袁综就首先赞同起来:“好!何先生总结了大家的意见,的确实用,就依此行事。钟先生,你可愿辛苦这一趟?”
钟玺赶忙出言道:“钟玺愿为主公效劳!”
见钟玺应下此事,袁综也开始下达命令:“吩咐下去,让雷烈将军带领五千骑,和钟玺先生一起到边关,迎接晋王使者。”
既然事情定下,袁综就召见了信使,说明自己担心李毅的安全,特意安排了钟玺和雷烈带领五千骑前往边关护送李毅过来。好让信使有个回复。
那传信使见完成了任务,反正是顺路回去见李毅复命,也随着钟玺和雷烈离开了大营,一路往晋州方向奔去。只是一路上无论钟玺怎么样打听,信使都说不知道李毅来此到底是何事。问李毅是什么人,那信使就说李毅不是人,是神,能呼风唤雨,驱雷掣电。
钟玺和雷烈当然不信,但听信使说着李毅的传闻,都是有板有眼,不到你不信,这也让他们勾起了对李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