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姒安顿悟(1 / 2)春秋:杞人不忧天首页

亲自来古代赶一趟路,才知道古人为何会造出“舟车劳顿”这个成语。

姒安一行人花了三天时间,这才来到纪城。

这个速度已经算慢了,军队用脚走路,杞城到纪城的距离也就三天。

而姒安骨头都要散架了,高傒因此吩咐在纪城休息一天,同时去给姒安上理论课——如何坐马车不那么劳累。

具体实操启程后在路上教。

听到高傒的讲解,姒安这才明白,原来不是自己太弱鸡,而是有人悄悄总结技巧开挂了。

“你还笑?”

姒安非常不爽,高傒身为老师,不告诉他也就算了,惹不起,忍了。

己季你个狗东西居然也看笑话,还要不要阶级友谊了?

己季此刻哪还有半分温文如玉的公子形象,就差满地打滚了。

高傒本想忍住不笑,但被己季的笑容感染,不禁笑起来,“是我叮嘱己季不要提醒你,你可知为何?”

“不知道。”姒安心里有怨,回答不见诚恳。

“大道理就那么几条,竹简书籍都说完了,诸国国君哪个看不到,哪个没看过?国家不照样一团糟。

教人行事,谁都会,可是被教的人学得会吗?说出来的道理都是无用的,只有事实才能教人成长。

为师知道,你聪慧过人,即便听大道理也能学会,但为师还是希望你从事实中领会道理,你可知为何?”

姒安见礼求问,“请老师教诲。”

“你是一国储君,未来杞国的君主,为师相信,未来的你,必然奋发图强,杞国也会因你而强大,那时候杞国朝堂不会再是一个大夫带着几个小吏的模样,你会有许许多多臣子,忠诚的、狡猾的、暗藏坏心思的……那时候,他们各说各的,都是大道理,你听谁的?”

“我只看事实,”姒安明了高傒还未说出口的话,再行礼,“我明白了,为君者,最不可信的就是耳朵,要相信眼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否则必有奸臣当道。”

高傒抚须大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还有一点,为君者,耳不可轻信,除非,那是来自国民的声音。”

此时此刻不是21世纪,键盘当道,为了利益、因为怨恨……说鬼话的人比比皆是,只要利益到位,熊猫都能说成红配绿。

这个时代的国民,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蝇营狗苟,他们用最朴素的道德观判断对错,而后发出自己的声音——国民暴动。

他们团结而正义,推翻周厉王,拉开周召共和的序幕。

未来不久,姜无知也会引起国民暴动,姜小白和公子纠借此机会回国争夺国君之位。

高傒不知道姜无知的光辉事迹,但周厉王的高端操作,以及引发的后果,高傒可是一清二楚,他要提醒姒安的,正是这一点——不要听信奸臣的谗言,不要忽略国民的声音。

姒安的灵魂都在震颤,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了?

余下几千年的君王都去干什么了?愣是没有一个王朝能真正做到,让王朝在兴亡之间来回反复几千年。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如此,虽然他足够优秀,但他依然是帝王,国家才是他的本,稳定才是他的本。

人民,只是被顺带了一下,就已经是几千年中,少有的幸福时光,唐太宗也因此名垂千古。

高傒是在告诉他,平衡贵族和国家利益时,看一眼国民,仅仅只是看一眼,稍稍在乎一点,国家就会因此而强大,姒安自己本人,也将是名垂千古的仁义明君。

想通这些,姒安不禁抬头看了高傒一眼,老师,虽然我用得上,但就这么教我帝王之术,你是一点不担心杞国捅齐国腰子啊。

更何况高傒教授的还是更高级的帝王之术,就是昭烈帝的专属帝王术——以民为本,再加上一个“以信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