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兵匆匆赶来,汇报道:“丞相前方捷报!两路大军已成功会师,敌将丁奉兵败被生擒,俘敌两万余。”
“好!甚好!吴军大势已去!”
诸葛亮连连点头,欣喜不已,如此一来,吴军再也无力回天。
“哈哈……。”
费曜得知情报大笑出声,拱手请命道:“丞相,要不要出一支重骑北上,与大军一起围攻宛城。”
“铁骑军与武关大军会师,进攻宛城已绰绰有余,为今之计,是防止吴主南逃。”
诸葛亮目光看向费曜,解释道:“吴军水师厉害,汉军大多是北方将士,不习水性,一旦孙权逃回江东,不知还要拖延多少年,没有精锐水军,数年内都无力去攻伐。”
“在下明白了,这就赶往河道,如若吴主敢从此南逃,吾定要他尸骨无存。”
费曜被诸葛亮这么一教诲,瞬间明白过来,转身赶往河道布防。
“费将军!要谨慎布防。”
诸葛亮叮嘱一句,接着目光看向传令兵,询问道:“伯约可传达大军行进方向。”
“禀报丞相,一众武将谋士商议,兵分两路,一路步军正面攻伐宛城,另一路骑兵往南合围,以防吴军往南败逃。”
传令兵上报道。
“左右,带传令兵去领赏。”
诸葛亮微微一笑,以目前大好局势,只需在新野安心等捷报就行。
“谢丞相!”传令兵再度叩谢。
诸葛亮从衣袖拿出荆州图,仔细查阅,只要将往南撤退路线封锁,吴军将无路可逃。郭淮、鲁芝领步军在后,孙礼领兵取汝南,吴主孙权插翅难逃。
“捷报!”
“拜见丞相。”
忽然又有一名传令兵匆匆赶来,叩拜道:“禀报丞相,徐将军奇袭樊城得手,城内官吏纷纷归降,缴获粮草军械数之不尽。”
“甚好!”
诸葛亮大喜过望,这胜利比他原先预想得还要完美,吴军防线瞬间瓦解,挥手道:“左右,带传令兵去领赏。”
“谢丞相!”传令兵叩谢。
“你领完赏钱,即刻返回樊城,告知徐将军,接下来派信使劝降全琮,就说吴主已被生擒,如若归降可保侯爵之位。如若顽抗拒绝归降,就等着汉军挥师踏平襄阳,到时决不饶恕,立斩不赦。”
诸葛亮摆手吩咐一句。
“丞相放心,小的一定谨记将话带到。”
传令兵一脸喜悦,缓缓告退。
……
……
时光匆匆流逝,一日悄然过去。
吴军兵分两路突围,一路往南沿水路从新野防区撤军,另一路往东急行军撤往江夏。
襄阳城。
城内府邸,襄阳武将官吏集结商议,接下来到底是战还是归降。
一众文臣官吏意思都如出一辙,建议举兵归降,毕竟吴主都陷入险境生死未知,主力都已兵败,就凭这支水军,也无力回天。
武将有些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仍然保留一丝幻想,天子要是能逃出生天,以吴军水师战力仍然能划江而治。
许久内府安静异常……
全琮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抉择,汉使送来招降书信,只要他肯归降,诸葛亮担保侯爵之位。如若不归降,接下来要是兵败如山倒,他将性命难保,沉思良久,想到一个万全之策,缓缓开口:
“吾暂时向汉使回话,吾等还需慎重思量五日再做答复,如何。”
“可行,五日之后,大势已去就举兵归降,要是陛下能逃过一劫,就划江而治。”
“在下附议,就按此回复汉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