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要代替杏林隋后,对大茂钦执行人间法的消息一经放出,整座龙原城和整个渤海国都一片哗然。
大茂钦,在秋闱之后,将在渤海国王宫旧址,被烹杀,向人间谢罪,重振儒家法度。
大茂钦被关进大牢,由渤海国前镇国将军王贲亲自看守。那些个被排挤出朝廷的朝中大员,儒家读书人,在新任女王的授意下,都得以重返庙堂中枢。
秋闱在即,各地士子在张佑方号召下,陆续进京赴考。
秋闱,俗称乡试。
一般而言,乡试贡院,都在各地郡城。凡本郡科举生员与监生都能应考。考中后可获取举人的功名,进而获取会试的资格。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儒家的修道体系。
儒家区别于佛道二家的修炼体系,因为儒家读书人积极入世,和避世不出,头顶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佛道出世人格格不入。
儒家因为和世俗王朝捆绑在一起,门下读书人通过读书,参加一级一级科举考试,就能获取功名,进入庙堂中枢。
乡试,会试,殿试,是三座绕不过去的大关。
秀才乡试合格,才能成为举人,获取会试的资格。举人会试合格成为贡生,获取殿试的资格。贡生参加殿试合格,一举鱼跃龙门,成为天子门生进士。
考中进士,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窥见儒家大道,成为真真正正的修道者。
所以,无数读书人,在三座大关面前,望而却步的不少,死在路上的亦很多。
相对而言,儒家的修炼体系,在初期比佛道两家更难。进士以下,所有读书人都无法修道,只能算是普通人。
但一旦跨过进士这道门槛,儒家读书人就不能以常理度之,往往能够口含天宪。
进士之上的博士,祭酒,君子,贤人,根据各自从书中读出的真意不同,往往杀力也有大小之分。
就比如稷下学宫祭酒王而农,因为从儒家经典,元圣所著《解梦》中读出了真意,便写了本《噩梦》而得道。
在伏龙镇,以祭酒之身,就能和五劫仙人熊通厮杀。
至于杏林隋后,不能以常理看待。这家伙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自幼跟随元圣读书。读着读着,就读出个旷世大材,一把剑,只比光慢一点。
剑术之高,当今之世,仅次于楚天阔。剑意之足,比楚天阔则犹有过之。至于剑道远近高低,两人不相伯仲。
谢石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将儒家六艺融汇贯通的奇葩,除了儒家四圣外,当今之世还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儒家贤人谢石,圣人之下,第一读书人。
一人坐镇孤竹书院,震慑东北四国和鬼方。
渤海国在历史上,也是儒学兴盛的一方热土。由于国土面积实在太小,疆域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
所以,渤海国的科考贡院,不在各地郡城,就位于龙原城城南的松江河畔。
各地士子,乘车坐船,从南门入城,直接进入各郡会馆入住。为不日就将举行的秋闱考试做准备。
陈子墨和豆蛾娘一夜触膝长谈后,便离开栖凤楼,沿着冬青大街往城南贡院走去。因为王宫被毁,所以渤海国女王的登基大典,将在贡院举行。
这也是张佑方提出的建议,说是儒家在渤海国执行人间法,新王登基,应该选址在儒学最盛的地方举行。
这也算是向渤海国百姓释放一个信号。
渤海国,仍旧是儒家的天下。
谢石当机立断,采纳了张佑方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大朝仪,筹备主持登基大典的一切事务。
在这之前,张佑方还得有个正式的儒家身份。
谢石作为孤竹书院的贤人,地位犹在院长张夫子之上。他当即宣布,任命张佑方为孤竹书院执事司仪,拜入张夫子门下。
拜师礼,就在今日午时。
张有归可谓近水楼台,被大哥张佑方提点为新王登基大典的执事书童,正在城南贡院,带领一大帮人忙前忙后,布置登基大典的会场。
陈子墨沿着冬青大街南来,走到一座跨江大桥,终于见着了京城四处烟柳地的又一座风月楼:凤林春。
这座楼,区别于红豆馆,绛云楼和卷珠帘。
楼层不高,从外面看只有三层。但其实内里,有五层。这种外三内五的巧妙设计,让凤林春的名气大增,仅次于卷珠帘的闻声识人。
当家花魁,是一名扶余亡人。